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呂后專政外戚專權,琅琊起義赤眉軍盛極一時,為何最後沒落了?

在西漢與東漢之間,王莽新政時期是一個黑暗的統治時期,各地官僚腐敗,百姓難有公道。那時候在琅琊海曲縣有個姓呂的人在縣衙裡當小吏,只是犯了點小過失就被縣官給殺了。這個呂姓人的母親因此對縣官恨之入骨,發誓要為自己的兒子報仇。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呂母暗中招攬各方人士,因為家境富裕,她總是賒賬給缺錢的人,為他們買酒買肉買刀劍。這些人受了呂母的恩惠,自己主動上門要償還的,呂母知道都是知恩圖報的可以信賴的人。於是,呂母哭訴了自己痛失愛子的事情,並且表明了自己的報仇的意願,問這些人願不願意幫助她。這些人都講情義,又同情她的遭遇,就答應幫他殺了縣官。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他們一共聚集了百餘人,號稱“猛虎”,推舉呂母為首領,殺了縣官後逃到海上繼續招兵買馬,想要把聲勢壯大起來,很快,他們的軍隊就壯大到上千人。

後來,有個叫樊崇的人在琅琊鬧饑荒的時候站出來,鼓勵大家當強盜來求生存,他們很快形成了一支上萬人的起義軍,又與同鄉其他起義隊伍彙集成幾萬人的部隊,力量壯大已讓國內正規軍心有忌憚。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琅琊起義的人大都崛起於阡陌,他們把眉毛塗抹成赤紅色,號稱赤眉軍,以英勇無畏的姿態對抗外來侵擾,多次打敗前來討伐的官軍。赤眉軍不僅勇武,而且尊重百姓,因為他們自己就是百姓組織起來的,身上沒有當時許多官兵身上的戾氣和殘忍,所以軍隊聲譽在當時還算很高。不過,在迎接一次次的鎮壓中,本來就比較散的赤眉軍被衝散了,變成散編的流寇,開始打類似於遊擊的戰役,途中,赤眉軍把呂母那隻軍隊收編,聲勢更加壯大。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他們如同中國近代的義和團、陳勝吳廣的起義一樣,在那個時代叱吒風雲,屢戰屢勝,打了不少勝仗。最後,他們在長安與劉秀的軍隊進行最後的對決。前面說了,赤眉軍很散,雖然在發展壯大的途中不斷完善整編,但是因為他們自身這類意識的缺乏,終究在管理上吃了大虧。不僅僅是人員編排散,連糧草都沒有按計劃供應,在與劉秀長安一戰的時候,發現軍隊斷糧了,於是只好去搶,這樣的不義之舉就讓當時本來就因饑荒而困窘的那些人惱怒了,也組織在一起來反抗赤眉軍,不讓他們攻下關隘。赤眉軍斷糧又遇到新力量的攻擊,只好東退,途中死傷不少。次年,赤眉軍被馮異打敗,又有劉秀在後堵截,被打得慘痛不已的赤眉軍只好向劉秀投降。對於投降的敵人一般不會採取過度殘忍的對待方式,劉秀數出赤眉軍的三好,不但沒有殺掉他們,還賞給他們田地住宅,這樣赤眉軍的餘威也都收歸劉秀,他成為了最大的天下義軍,又自命有皇室血統,登臨天下。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赤眉軍曾盛極一時,原本可以奪得天下,卻失之交臂,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管理不善,計劃和策略不夠周祥,在搶奪糧食這一行為上犯了大錯。赤眉軍作為一支民間自己組織起來的軍隊,有著農民起義軍普遍具有的優勢和劣項。優勢就是,他們群情激昂,鬥志昂揚,士氣高漲,具有很強的攻擊力量。劣勢就是他們熱血有餘,策略不足,過分消耗,對事情的看法簡單,做法有時候就會略顯粗暴,比如搶奪饑民糧食的行為,大失人心,後來東退,其行伍之狼狽可以想象。次年進取長安,沒有防患於夾擊,勢力也已經大不如從前的赤眉軍終沒有戰勝劉秀的軍隊,人們只能把這個塗抹紅眉毛起義的群眾組織軍隊當作是一段傳奇,這個故事裡有愛子復仇的呂母,有英武大膽的樊崇,有與兩漢各路軍隊交戰的一幅幅鮮血淋漓,可歌可泣的事蹟。赤眉行天下,一時興起一時衰。

赤眉軍,琅琊起義聲勢浩大,動亂時代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