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如何做好西部發展大文章?在大國博弈中能夠勝出的大戰略

陳文玲:如何做好西部發展大文章?——在大國博弈中能夠勝出的大戰略

本文為2020年7月12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總經濟師陳文玲在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第16次專題"西部大開發 新時期 新格局"研討會上的發言,現予全文刊發。

陳文玲:如何做好西部發展大文章?在大國博弈中能夠勝出的大戰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陳文玲:謝謝文煉!謝謝恆山!謝謝參會的各位朋友!我談四個觀點: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西部大開發的部署,又吹響了新的號角,新的號角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但是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第二,新時代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變局下中國西部會發展成一個什麼樣的西部。

第三,在當前疫情下,西部地區如何發揮獨特地位和作用。

第四,提一點建議。

第一,西部大開發吹響了新的號角,黨中央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

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西部大開發的第三個十年的重要文件,做出36條具體部署。剛才恆山秘書長已經談得非常好了,我就不再重複了。

第二,未來中國西部地區會形成新的格局

按照中央文件所提出的,西部地區要大開放、大保護、更高質量的發展。從未來全國的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會在四個方面形成新的佈局:

一是會成為新一輪國家對外開放的前沿和橋頭堡群。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中,新疆喀什是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中緬經濟走廊、中老經濟走廊起點都在雲南,廣西是中國-中南半島的主體省份,內蒙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主體省份,新疆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主體省份。加上新歐亞大陸橋沿線的西部地區的省市,初期六條經濟走廊的主體省份絕大部分在西部地區。因此,西部地區會成為我國將來內外聯動、東西互濟開放開放佈局中的前沿陣地,這與改革開放初期和改革開放進程中情況比較,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格局。

二是在疫情會常態化的情況下WHO最近說,疫情有可能持續十年時間,這就對各國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果疫情變成常態化情況,中國應採取什麼樣的戰略?中央提出形成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非常重要。中國製造業有優勢,內循環為主體,中國有製造業體系完整、巨大規模市場等優勢。西部沿邊2.2萬公里,成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前沿,完全可以成為內循環為主體、連接和周邊國家的中循環,發揮連接帶、轉換帶、連接橋的作用。這個地帶將會在疫情常態化件下,成為我們國家和周邊國家構成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關係最重要的地帶。

三是會形成美麗山川、美麗中國、綠色中國的優質生態屏障。原來的生態屏障在西部,西部大開發的初衷是為了建立中國的綠色生態屏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恢復中國的生態環境,構建西部生態屏障,會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西部出現國家未來若干個投資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未來西部會形成中國對外開放的若干主體省份;會與內地共同構成中國的主體產業佈局,成為產業轉移重組並連接周邊國家的產業形成重構產業鏈的重要區域;會形成中國的若干重大數字經濟平臺,基於5G形成未來重要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這些新的公共平臺是國內外一體化的平臺;西部地區會形成若干大城市群,這些若干大城市群,會成為區域主體經濟發展的最活躍區域。所以,未來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中,會形成全新的佈局,發生全新的變化,產生全新的作用。

第三,在當前全球性疫情蔓延之勢尚未遏制的情況下,西部地區還是我國外防輸入的要衝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現在主要的出口省份在東部,但是加工製造業正在在向西部地區和和中部地區轉移。在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社會恢復正常後,外防輸入非常重要。未來支撐我們國家投資、貿易、製造業發展、產業創新能力的最大腹地會在西部,現在像西部地區的重慶、成都,西安等,已經成為我國創新板塊最有特點的板塊之一。因此我國要想盡快戰勝疫情,走出經濟困境,實現經濟復甦,實現東西互動、內外互動,西部的作用會越來越凸顯出來。

第四,最後提幾點建議

要使西部地區真正成為中央部署要求的達到2030年的目標,2050年的目標,要有四個方面要加強:

一是加強對主體省份的投資建設。比如說陸上"一帶一路"建設起點省份主要在西部,實際上作為幾條經濟走廊起點的帶動能力很差、基礎設施很差。在整體佈局中忽視了西部,特別忽視了我們"一帶一路"的連接省份、主體省份、主體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我們應該一手抓新基建、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一手抓原來老基礎設施建設的短版。包括西部連接一帶一路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港口等等,在西部還有很大的短板,應該抓緊補上這些省份上的短板。

二是注意國內產業佈局儘量在全國形成內循環。要由東部地區向中部和西部轉移,而不是一下轉移到國外。應該延緩製造業向國外的產業轉移,儘量在西部地區形成新的產業佈局,使更多的龍頭企業向西部地區發展,把西部地區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佈局在西部地區的龍頭企業成為帶動周邊國家形成全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我覺得中國的製造能力留在中國,會延緩製造業空心化的過程,避免美歐現在出現的難以醫治的產業空心化、製造業難以迴流的問題。中國製造業配套能力強,如果出現製造業過度過快地轉移,我們面臨的挑戰會比現在美歐還要嚴峻。因此,在西部做好這篇大文章,這對我國來說不僅是區域戰略,而是一個國家總體的戰略,也是我們國家在大國博弈中能夠勝出的大戰略。

三是在西部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上做更多的文章。應該給西部更多的生態補償,比如說我們現在的長江經濟帶戰略沒有包括青海,沒有源頭省份青海,沒有把三江源的源頭設計進來,這是有缺憾的。我們在參加長江經濟評估的時候提出,應該包括青海省,因為它是長江的源頭。長江只有龍的身體,而龍頭在哪兒?龍頭的生態問題非常重要。對於有生態保護任務的主體省份,要給予更多的支持。應該把這個省份的生態保護變成國家的戰略,而不只是這個省份應該承擔的責任。西部地區還有很多文章要做,要做好西部發展這篇大文章,真正把中央國務院給西部的政策落實到位,使西部省份能夠在大國博弈中、在中國邁向兩個一百年新佈局中尋找到新的空間、新的機遇,創造新的格局,這是國家的重大戰略。謝謝各位!

說明:本文轉載自崑崙策網,轉編自"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秘書處",有修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