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對中美關係最新走向的解析

陳文玲:對中美關係最新走向的解析

【編者按】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在近日國經中心第132期經濟每月談就中美關係新走勢進行解析。她強調,美國從原來對華貿易戰已經轉向了全政府行為地對中國的戰略轉向和戰略打擊,實施全方位的遏制與打擊,或者叫全方位的圍剿;必須高度關注和警惕的動向則是美國全球性反華體系的重構;她還就美國大選情況及其最新動向發表看法。現刊發發言實錄以饗讀者。

陳文玲:對中美關係最新走向的解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以下是發言實錄:

  陳文玲:

  非常有幸參加國經中心第132期經濟每月談,這一期主要討論中美關係的新走勢。今天我就想中美關係,特別是美國對中國最新走勢梳理一下,談談自己的觀點。概括起來四個方面。

  一、美國從原來對華貿易戰已轉向了全政府行為地對中國的戰略轉向和戰略打擊。

  美國對華戰略轉向,把中國作為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從2017年8月18號開始進行301調查,到2018年3月22號推出301調查報告,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500億美元的高額關稅,經過13輪貿易談判,到2020年1月15日,簽署了中美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這兩年以貿易戰為主。現在可以說從貿易戰為主轉向了全政府行為,而不是單一部門和單一領域的打擊。從幾個方面說明美國採取的是全政府行為。

  第一,特朗普發佈美國總統令。

  美國對TikTok的打擊,特朗普不僅親自佈局,而且發佈總統令。對華為的打擊也幾次發佈了總統令。總統令是國家行政最高長官直接命令,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殺傷力。

  第二,國會提出議案或者立法對中國進行打擊。從美國國會來看,這一屆166屆國會,從去年2019年1月1號到今年2020年8月份,美國國會議員共提出來366項涉華議案,這366項涉華議案是創美國曆史記錄的,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國會提出最多的涉華議案。在這366個涉華議案裡,其中涉及經貿問題的70個,涉及供應鏈的58個,涉及信息通訊的52個,涉及人權和民主的46個,涉及中國影響力的44個,涉及新冠疫情的23個,涉及到移民問題的16個,涉及氣候變化和環境的10個。我認為,美國國會的作法,成為美國反華全政府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不僅是特朗普在發佈總統令,國會實際上在全力配合,深化和通過法律武器對中國實行戰略轉向和戰略打擊。

  第三,組建針對中國的專門組織。美國政府組建了中國行動小組,這是在特朗普領導下,一個特別的針對中國政府的行動小組。美國國防部長在前幾天講話也公開說,國防部要成立國際政策辦公室,成立中國戰略研究小組。而且他說,我要求美國國防大學的課程,一半以上的課程要研究中國,要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綱領、作戰目標和訓練方式等。

  第四,政府有關部門形成了協同機制。政府各個部門協同,商務部、財政部、貿易談判辦公室、國防部、司法部、國土安全部等政府部門,緊密配合,各司其職,採取的行動和國家戰略轉向的方向都是一致的。比如對華為,實行禁供是商務部負責實施,但是對華為孟晚舟在加拿大逮捕,是司法部負責採取的行動。對中興通訊的長臂管轄,進行罰款的由財政部負責,列入實體清單的是商務部。美國對華戰略轉向與打擊,已經形成了高度的政府部門協同。

  這幾年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中美貿易戰是當前中美關係最淺層次的博弈,是水面上的浮萍。從美國現在的全政府行為看,我們不能停留在前兩年貿易戰的認識水平上,必須看到美國現在的進一步戰略轉向,認識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是全政府行為打擊。

  二、實施全方位的遏制與打擊,或者叫全方位的圍剿。

  這一點更為突出。如果說原來是集中在貿易戰,那麼這兩年最激烈的是科技戰。到目前為止美國把近三百家中國企業列入了實體清單,對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進行了多個方面的打擊與遏制,包括禁供,包括中斷以美元為主結算體系,包括清潔網絡計劃等行動。比如,實體清單列入中國十三家大學,就是中斷了我們用於科研的互聯網的軟件設計系統,企圖阻斷中國的科技基礎研發的步伐,實行釜底抽薪。

  實際上,這兩年中美博弈最激烈的是科技戰。金融領域也開始了很激烈的博弈,包括美國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下一步的行動,即中概股退市,美國已經釋放了這個信號;包括中國在美資產的安全,有國會議員提出相關議案,提議凍結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包括美國現在大規模的貨幣放水,無量化的寬鬆貨幣政策,無底線的貨幣政策等,都會對世界,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

  網絡戰剛剛上演。從美國對中國TikTok、微信在美國下架開始,美國正在實施清潔網絡計劃。清潔網絡計劃,主要針對中國在美國有影響力的七個互聯網企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騰訊、阿里巴巴、TikTok等,這七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國已經落地多年,實行清潔網絡計劃後,將從五個方面清潔中國網絡企業在美國的運營痕跡。這五個方面是:一是清潔商店,就是手機裡邊的商店,APP應用程序中的商店,從應用商店下架;二是清潔應用程序;三是清潔雲,禁用中國網絡企業提供的雲服務;四是清潔運營商;五是下一步清潔海底光纜,到這一步的時候,就離美國真正對中國進行斷網就不算太遠了。所以,所謂清潔網絡計劃,我個人認為,就是最後清潔掉中國與美國乃至世界的網絡聯繫。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是對中國在美國有網絡服務的企業先進行限制,下架你的APP、應用平臺,那麼下一步雲也好,運營商也好,光纜也好,隨著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縱深發展,會對中國與世界的網絡連接形成更大的壓力,必須做好戰略應對。

  美國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投資安全審查早就收緊了,現在收得更緊。2016年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是456億美元,2017年下降到280億美元,2019年下降到48億美元,今年不到2億美元。美國對中國企業投資收緊,特別是中國企業在美購併企業的投資,已經以安全為由停頓。

  以上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戰略打擊在經濟上是全方位的。其他方面的打擊也不斷拓展,比如外交領域,美國關閉了中國駐美國休斯敦領事館,中國對等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在軍事上美國也不斷挑釁,在中國的南海、臺海、東海,特別是在南海和臺海,這個風浪掀起的非常大。美國在戰爭方面美國摩拳擦掌。

  特別重要的是,現在的全方位打擊已經延伸到意識形態,延伸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延伸到中國的國家制度,延伸到中國的文化文明。這就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東西方文明的對決和博弈,所以,美國對華全方位的戰略打擊和遏制,和開始這兩年集中在貿易上有所不同。貿易戰可以談判,中國可以多進美國生產的商品。2020年1月15日簽署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作出的承諾,正在努力實施和落實。但是美國向其他方面戰略的拓展,就不是做交易,而是純粹要實施戰略打擊,打斷中國發展的進程,摧毀中國的制度,摧毀中國堅持的意識形態。對美國的這種戰略轉向,戰略轉向以後的全政府行為方式和全方位戰略打擊,我們必須有充分的認識。

  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美國全球性反華體系的重構。

  大家知道,特朗普總統開始的幾年是退群,目前已經退了13個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了。而今年以來,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建群,所謂建群,就是構建反華的包圍圈,構建全球性反華的新組織機構。

  到目前為止,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幾個。一是美日印澳聯盟,二是"五眼聯盟家"+,"五眼聯盟"原來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個國家,這幾個國家情報互通,在日本安倍晉三退位之前,日本外長和美國達成了一個初步協議,就是日本準備加入"五眼聯盟",成為第六隻眼。三是G7擴容,G7原來是七個國家,原來準備今年6月份在美國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說,現在鑑於疫情不方便參加會,特朗普總統把會議推到9月份召開,並提出G7擴容,擴容計劃首先擴大四個國家,印度、澳大利亞、韓國和俄羅斯。俄羅斯表示沒有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是不完整的,俄羅斯不會參加,韓國沒有明確的表態,但是澳大利亞和印度選邊站隊,是站在了美國一邊,表示要積極參加G7並抗衡中國。所以,G7擴容這是美國重新"建群"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步驟。四是"藍點計劃",專門針對中國的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第一批規劃的國家28個國家中就包括東盟的6個國家,目標所向就是指向中國的"一帶一路"。最近,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國情報局局長、美國國防部部長和美國國家總統安全助理,四個巨頭在講話中提出,要構建新的基於意識形態的新的民主國家聯盟。還有人主張美國退出聯合國,關閉聯合國大廈,重建以民主國家為主體的新的世界民主國家聯盟。拜登在他的競選演說和施政綱領中,也有這一方面內容,我們不能不關注這一個動向。即現在美國從原來的退群到現在重新建群,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動向,而且之所以"建群",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抗衡中國,組建反華包圍圈。

  四、關於美國大選情況和最新的動向。

  民主黨和共和黨經過提名產生了兩名候選人,一名是共和黨現任總統特朗普,一名是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現在特朗普和拜登的執政綱領都已經公佈。他們公佈的施政綱領最主要的是什麼呢?特朗普公佈的執政綱領,口號是"為你而戰",執政綱領是包括十個議題。十個議題其中有幾項涉及到中美關係。第一條就業是美國國內問題,第二條根除新冠既是國內問題,也和中美關係有關。第三條是結束對中國的依賴,在這一條中特朗普提出了五項舉措,一是要從中國迴流一百萬個就業崗位:二是對從中國回到美國的製造業企業減免稅收:三是對從中國遷移回來的製藥企業和機器人行業的企業,除了補償費用之外,百分之百的減免稅收:四是如果美國企業還繼續與美國限制的中國企業發生業務聯繫,將取消聯邦政府對他們的政策支持;第五項最為惡毒,要讓中國對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負全責。所以,所謂結束對中國的依賴,每一項都非常要命。當然,製造業迴流是不是能實現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它的政策方向是很明確的。第四條是醫保,是國內問題。第五條是教育,也是國內問題。第六條既是全球問題,又是中國問題,叫什麼呢?這一條叫"排幹沼澤",什麼叫"排幹沼澤"?就是對美國聲稱所有有害於美國的國際組織予以堅決鬥爭和抵制,要排幹全球主義的沼澤,實質上更加堅定地逆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當然,如果說按照這樣的執政綱領進一步發展,排幹全球主義的沼澤,美國就會成為全球"孤兒"。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幾次國際會議上講話說,美國要去掉全球經濟意識,保持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第七條是保衛檢查,國內問題,第八條,結束非法移民,保護美國工人。第九條是為未來而創新,目標所指我認為也是中國,因為未來創新將集中三大領域,一是5G,然後是太空,然後是月球。第十條即堅持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延續了特朗普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執政綱領。

  如果特朗普贏得下一任,他的執政綱領和外交路線總的來說,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繼續堅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美國至上主義,針對中國並孤立於世界,繼續分裂全球話。這套執政綱領如果執行下來,可以預見將對中國、對美國、對世界都將帶來重大影響,使經濟全球化走向碎片化,對中國戰略遏制力度會更大。

  拜登的執政綱領是25條,25條包括國內治安問題,包括非法移民問題,主張要拆除美墨邊境牆,給非法移民敞開福利,大力推動庇護非法移民的城市,重啟"抓了就放"的移民政策等,與特朗普政府作法針鋒相對。能源方面的政策是,重歸《巴黎協定》,也制定了具體目標。還有教育問題是針對國內的。拜登的對華政策中,有一條是要建立基於民主國家的新的民主國家聯盟,製造業迴流美國也是拜登的執政綱領,特別是強調醫療供應鏈要加快回到美國,保護美國人民健康安全。拜登競選綱領透露出來的幾個政策選項信息:一是會重回世界多邊組織,現在明確提出來的就是重回巴黎協定,重回WHO,重回伊核協議,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他會重回更多的國際組織,或者說在更多的國際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非常明確提出重構盟友體系,特朗普這幾年基本解構了盟友體系,盟友體系內部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拜登明確主張重構盟友體系,重構盟友體系中一個目標是,將聯合盟友用佔世界超過半數的經濟能力抗衡中國。三是重構產業鏈、供應鏈,建立基於安全的供應鏈特別是醫療供應鏈。四是會重拾奧巴馬、希拉里的政治遺產,奧巴馬、希拉里在對華政策上,最大的政治遺產是什麼呢?我認為是重返亞太戰略,是構建TPP,TTIP兩大自貿區,這種排華的自貿區戰略設計,不排除拜登會重新拾起來,繼承他們的政治遺產,作為抗衡中國的籌碼。

  所以,現在特朗普批評拜登對華不夠強硬,拜登批評特朗普對華不夠強硬,兩個人指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對華要更加強硬。當然,我們原來認為,美國這些政客在競選的時候為爭取選票對華強硬,但是從特朗普總統看,他選舉的時候所說的主要政治主張,選舉之後都變成了政策和行動。拜登雖然是建制派,我認為他如果要真正戰勝特朗普,他也一定要兌現承諾,特別是在對華政策上要有所作為。所以總的來看,我個人認為,從中美關係最新的發展走勢看,不是在走好,迴歸到正常、正確的軌道,合作共贏的軌道,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軌道,而是美國進一步在提升對中國戰略遏制的力度,提升美國的戰略高度,提升美國對華戰略打擊的力度。

  這幾年特朗普政府從戰略轉向到實施戰略打擊,現在我們則看到,下一屆政府不管是誰執政,都會延續對中國的這種總體戰略。所以,在中國邁向第二個百年進程中,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加速,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上升,這些都是正能量,而且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中美關係,就是美國能不能接受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能不能接受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能不能接受一個讓14億人能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中國。

  中國的所作所為,首先要被世界各國認知,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對世界減貧的貢獻,對世界資源環境改善的貢獻,應該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和讚賞,特別是美國應該高興而不是遏制和打壓。在抗擊疫情中也是一次大考中,中國考出了好成績,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應該與中國合作。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從美國的疫情來說,還是從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來看,美國最好的合作伙伴是中國,如果美國能夠回頭是岸,才是美國未來保持美國經濟強國、政治強國、軍事強國的一個正確之道,否則只能是步入由勝轉衰的歷史長週期軌道,也許會進入萬劫不復之地。

  在記者提問環節,陳文玲指出:中美的力量對比還會沿著現在的軌道發展,因為中國到兩個百年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不會改變,中國邁向未來的腳步不會停止。美國對於中國總體上、戰略層面,已經形成共識,認為對中國動手起碼已經晚了十年,不抓緊這十年對中國進行遏制和打擊,中國就會真正超過美國。世界銀行、IMF、OECD對2050年作出預測,還有國際上很多權威智庫和研究機構,也對2050年長週期作出經濟預測,到2050年無一例外地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中國,第二位的絕大部分機構選擇印度,第三位才是美國。

  這可能是一個歷史的大趨勢,是不可能以一個國家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國家的發展也有生命週期,有起飛階段,有發展的平臺期,也有衰落期,甚至有自由落體的時候。但是,我們不希望美國那麼快的自由落體,那麼快地走向衰落,真誠希望美國能夠長週期保持世界強國的地位,保持世界第一。但是歷史發展有內在規律,未來美國如果採取只允許我第一,別的國家不能在任何方面超過我,特別是在科技領域超過我,在金融領域有發言權,那麼,這種博弈還會繼續下去。只要美國不改變現在的戰略方向,不改變制定這種戰略的冷戰思維,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就不會停止。

  關於中美之間利益的共同點,怎麼避免和化解分歧點?陳文玲認為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實際上中美之間有很多共同點,也有很多的合作點。比如說剛才朱光耀部長髮言談到的數字經濟,新經濟和新動能。現在世界上形成了創新的兩大動力源,美國是數字經濟走在前列的原始創新的創新源,中國是數字化經濟轉型,數字化應用,數字化商業模式、數字化生活場景創造的創新源。其實,這兩大創新源應該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如果說美國原始創新優勢與中國應用創新優勢結合起來,對世界將是非常大的貢獻,對美國經濟發展是更大的帶動力,對中國經濟也會釋放出更大的潛能,所以這方面中美就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而且,近兩年國際相關組織發佈的互聯網報告做出的系統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全球五百個最大的互聯網APP平臺,中美兩個國家佔90%以上,全球的獨角獸企業,中美兩個國家佔75%。所以,最大的合作點是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形態下的這種創新合作。這種創新合作會給中美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如果是採取對抗態度,當然對中國不利,對美國即使你現在在高端,甚至你在尖端,但是你沒有應用創新的配合,原始創新的動力也會遞減。

  再比如說中美之間貿易合作,各個領域的經濟合作,仍然是中美關係壓艙石和穩定器。剛才永軍說,為什麼拜登要放棄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為什麼現在第一階段協議到現在從美國進口落實的承諾才佔46%,今年已經過去8個月了,但是美國的萊特希澤也好,納瓦羅也好,都說中國在努力落實協議,中國落實協議做的很好,特朗普也說,我認為中國落實協議很好。因為他們從幾年貿易戰下來的結果已經看到貿易戰兩敗俱傷,而且對美國某種程度上可能傷害的更重。最後就是要多進點你的商品而已,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如果沒有中國製造和中國商品,美國消費者,美國的製造商,美國的高科技企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世界經濟現在高度相互依賴、相互融合、相互支撐,高度關聯,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實際上已經緊密交織在一起,交織錯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繫仍然是壓艙石,仍然是穩定器。中國美國商會最近對三百多個美國在華企業調研,93%的企業表示在中國有盈利,不會離開中國;70%的企業表示,在中國還要準備進一步增資;還有一些企業像特斯拉則是在中美貿易戰中把產業鏈轉移到中國,蘋果關閉了在美國5個商店,在中國的商店增加到59個。這些都很說明問題,這就是經濟聯繫的內生力量,是經濟上的互相聯繫的結果,不是哪個政客想拆就拆得了的。

  還有,就是美國地方政府和中國各級政府和企業經濟上的聯繫,實際上和聯邦政府是不一致的,美國地方政府歡迎中國的投資,希望和中國進行深度合作。

  另外,美國現在在一些短板上需要中國,抗擊疫情如果採用中國經驗,或者是美國認可中國文化,認可中國中醫藥,還有中國疫苗,那麼,可以挽救美國的目前只有中國。美國現在的經濟大幅度下滑,一季度負百分之五左右,二季度按年化率負32.9%,三季度我估計美國比二季度不會好到哪兒去。美國2008年次貸風波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經歷了十年的低增長,實際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持續了十年。這一次美國作為佔世界GDP份額最大的國家,它會出現負增長,還是深度的負增長,對世界經濟影響也非常大。中美經濟合作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要挽救美國經濟頹勢,只有回到與中國合作的正確道路上來。

  美國現在在全球治理方面其實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包括盟友的挑戰,包括原來可輸出價值觀的挑戰,包括美國大國形象、大國信用坍塌的挑戰,美國都遇到空前的挑戰。和中國合作可以重塑美國的大國形象,可以使全球保持和平發展的環境,成為負責任大國是美國原來對中國的要求,現在應該變成中國和世界對美國的要求。只有這樣,中美之間才能有更多的共同點,才能避免分歧點放大甚至爆炸式的成為對抗點。

說明:本文轉載自中宏網2020年10月7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