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怎麼形成的?

春天1734941

膽結石,是指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

由於膽汁主要由膽固醇、膽酸鹽和卵磷脂按照一定比例構成的,正常情況下維持在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如果出現膽汁的成分或者理化性質改變,膽固醇就有可能因為含量太多而以晶體的形式析出從而形成結石。結石最開始是從一個內核開始的,細菌、寄生蟲殘體、細菌碎片、鈣鹽等等都可能成為結石的核,膽汁中的黏液蛋白是結石的黏合物,促使結石形成。

引起膽結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齡、性別、種族等一些不可逆因素,還有懷孕、肥胖、低纖維、高熱卡飲食結構、長時間禁食、口服避孕藥等一些可逆的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膽囊就會分泌膽汁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餐,或者長期節食減肥,膽囊不能及時排空,膽囊內的膽汁濃縮以及膽固醇沉積,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結石。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吃的食物熱量高或者脂肪和膽固醇多,也是容易引起膽結石的。

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酗酒、作息不規律、熬夜,長期不活動等等都可能導致膽結石。對於一些由營養過度導致肥胖而誘發脂肪肝的病例,一般通過控制熱量攝入,減輕體重,肝臟功能恢復,會減少膽結石發生的風險。


許超醫生

膽結石根據其成分不同,可以粗略地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膽固醇性結石,即以膽固醇為主的結石。此類結石偏硬,黃色;

第二類,膽色素性結石,即以膽色素為主的結石,此類結石易碎,黑褐色;

第三類,含有上述兩種成分比例差不多的結石,稱之為混合性結石

不同性質的結石,形成的原因不太一樣。但是至今為止,醫學界並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確定的說法來解釋結石形成的過程,所以只能簡介一下大家普遍認可的學說。

膽固醇性結石:此類患者往往存在高膽固醇血癥,同時膽汁中膽汁酸的成分出現異常,幾個亞型比例失調,再加上因為不規律飲食,造成膽囊排空受阻,膽汁長期滯留於膽囊內,導致膽固醇膽汁酸等容易從膽汁中析出,形成結晶,結晶又逐步長大,最後成為結石。

膽色素行結石:有一種說法是,被汙染的生魚片中有肝吸蟲卵,食用後感染肝吸蟲,這種寄生蟲嗜膽,會通過十二指腸乳頭進入膽囊。肝吸蟲死亡後,以其死亡蟲體為核,逐步形成結石。臨床上,確實有些結石剖開後,鏡下顯示有寄生蟲卵等異常。但這種說法還不足以完全解釋,因為相當一部分膽色素結石,掰開揉碎了看,裡面什麼都沒有。

至於混合型結石的形成機制,就更加複雜了。

總之,膽結石形成的機制,目前還沒有十分明確。但臨床比較公認的是,不規律飲食,尤其是經常不吃早飯,與膽囊結石密切相關。膽囊內膽汁儲存了一晚,膽囊膨脹到很大,沒有一口早餐促進其收縮排空的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結石。


不神醫堂

很多人在體檢時,發現了膽結石,卻百思不得其解,石頭怎麼長進身體裡了呢?

為什麼會得膽結石,與人體的解剖結構和內分泌調節因素都有關係。


什麼是解剖因素呢?有一些人,體內的膽道系統偏長,更為“迂曲”,就容易形成膽汁的沉積和膽固醇的結晶。劉崢嶸教授形象的舉了一個例子:黃河九曲十八彎,泥沙到下游就會變成地上河;而長江水流湍急河道又寬,下游相對沉積的泥沙少。

除了解剖因素,不得不說的是代謝原因。比如血脂高、肥胖、缺乏運動、膽固醇代謝出現障礙等,都是膽結石高發的因素。膽結石的高發因素有“3F”特徵:即Fat(肥胖),Forty(40歲),Female(女性)。膽結石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為1:4,所以,超過40歲、體型偏胖的女性應特別注意防範。

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膽結石呢?

首先,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吃飽之後對膽囊排空有好處,第二,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對於肥胖、飲食不合理、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的人群,就要從生活方式上進行改善,合理膳食、減輕體重都會減少膽結石的發病幾率。


專家支持:劉崢嶸



遼瀋名醫


(1)我們都知道膽內儲存膽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乳化身體內脂質,包括人體內的膽固醇。如果人體持續的膽固醇升高,就會導致膽汁在膽囊中的淤阻,而阻塞的膽囊無法正常的消化膽固醇。再加上本身膽固醇就高,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體膽固醇就會隨著膽汁析出,析出的膽固醇會逐漸的聚集,越來越多的膽固醇析出聚集就會形成我們所說的膽結石,也就是醫學界所說的膽固醇類結石。這種多發於高膽固醇患者。


(2)人們在生吃魚類、海鮮類食物時,由於這類食物中經常會一種寄生蟲,這種寄生蟲尤其喜歡膽。進入人體後,有些寄生蟲吸附於人體的膽中,導致膽道或膽囊的阻塞,阻塞的膽囊無法排出膽汁,隨著時間的推移,膽汁中的膽紅素會沉積於寄生蟲的屍體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就會形成膽結石。


(3)還有一類膽結石,主要是由於多種因素形成的,形成的原因複雜,多和飲食有關,偏向於混合性膽結石。


綜上所述,膽結石的形成最主要和飲食密切相關,平時要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忌生忌冷食物。



醫聯媒體

隨著人們對醫療認識的加深及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很多人體檢時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患上了膽結石。雖然大多數人並沒有任何臨床表現,但仍有部分患者隨著病情發展出現了症狀及併發症。因此,很多人都對膽結石的形成抱有疑問。

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膽固醇與脂質代謝異常、膽囊運動異常及感染等因素參與。高蛋白質和脂質濃度是易形成膽結石的因素之一:若膽汁中的蛋白質,如糖蛋白、肝臟分泌的纖維蛋白、球蛋白等失去活性,則可通過靜電或化學鍵的作用形成牢固的網架基質,從而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磷脂能使膽固醇和脂肪乳化成微粒而進行代謝,當肝臟合成磷脂過少時,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增高,從而使膽固醇結晶從膽汁中析出。膽囊功能異常也是膽囊結石形成的另一大誘因,膽囊收縮素的主要功能便是促進膽囊收縮,在結石形成過程的動力學機制中佔有突出的地位。結石形成的不良因素還有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感染可導致膽囊黏膜遭到破壞,影響膽汁成分與膽囊組織,易誘發膽囊結石的形成與發生。除此之外,民族、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結構、遺傳甚至情緒等多種因素均與膽結石的發生相關,例如高原民族、女性的膽結石發病率要高於平原地區、男性的膽結石發病率。

本期答主:高歌,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膽結石又名膽石症,是我國常見疾病。結石多是由膽汁內各化學成分比例失衡,某些成分過多沉積而形成的。根據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膽石症包括肝內膽管、肝總管、膽囊管、膽總管結石等。

近些年來,膽石症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我國成年人大概為10%,尤其在20~40歲的年齡段發病率高。膽結石病有一個特點是“重女輕男”,中年婦女發病率高達15%。有統計顯示,婦女膽結石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4倍。長期口服避孕藥者,患膽結石的比正常人高2倍。

出現這些症狀時,請警惕!

1.腹痛 右上腹陣發性疼痛,常在進食油膩食物數小時後發生,疼痛常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嚴重時疼痛加劇,老年病人可誘發心絞痛。

2.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症狀 大多數病人僅在進食後,特別是進油膩食物後,出現上腹部隱痛、飽脹,伴有打嗝等,常被誤診為胃病。

不可忽視的誘發原因

1.高脂肪飲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必備品,許多人仍然認為多吃肉能補充營養,能讓身體長得更棒。都市裡的人們經常在外就餐,為了追求口味與色香,廚師們往往在做菜時加了大量的油,各種宴會中肉類食品越來越多,蔬菜則逐漸減少。這種不均衡的飲食結構會使人體膽汁中的化學成分比例發生失調,致使膽汁中某種成分增多或減少,為膽石症的發生埋下隱患。

2.不吃早飯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許多上班族早上起來就直奔辦公室,早飯只好和中飯一起吃了。其實膽囊中的膽汁在經過一夜的濃縮聚集後,在早晨是膽汁濃度最高的時候,此時若沒有進食,則容易使膽汁中的某些化學成分濃度過高而析出,形成結石。

3.激素 本病在成年女性中常見,特別是經產婦和服用避孕藥者,男女比例為1﹕3,這與雌激素在結石形成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有關。

4.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肝臟分泌運輸膽汁的功能下降,使膽汁容易沉積形成結石。老年人發生膽石症往往症狀嚴重,病情危急,極易併發心臟疾病。

對付疾病有講究

1.飲食控制 膽囊炎、膽石症有輕重之分,有的人只是在進食油膩食物後反覆出現右上腹悶痛,腹痛多會自行緩解,此時病情較輕較慢,只要進行飲食控制即可。因此,患者平時應少吃油膩食物,腹痛發作時,應該立即停止進食一切食物,包括飲水,讓消化道休息,減輕炎症反應。

幾個妙招降低膽囊炎、膽石症風險

1.按時三餐 每天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按時吃飯,不論吃多吃少,吃好吃壞,都可以稀釋消化液,防止膽汁因濃度過高而沉積出膽石,不僅對肝膽有好處,對整個消化道都有好處。

2.多吃穀類蔬菜少吃肉 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飲食是穀類為主,蔬菜其次,肉類輔之。這種飲食習慣已牢牢地刻在了我們的基因裡,當飲食中的肉類突然增多起來,身體就不適應,肝膽的工作負擔也增加了,久而久之,累壞了的肝膽怎麼能不生病呢!

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推薦,每餐中蔬菜與穀類的比例約1﹕1,肉類與穀類的比例約1﹕3。不同種類的肉類之間,其脂肪與蛋白質的含量也大不相同,一般來說魚肉優於禽肉,而禽肉優於畜肉,這就是俗話說的:“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

3.生命在於運動 不論有多忙,每日一定要抽出一點時間來進行運動。如果沒有時間專門去參加運動,那就走路吧,快步走是一項簡單、容易、安全的運動。據測試,快步走時所吸入的氧氣為安靜時的8倍,能很好地清除身體裡的毒素,有研究顯示,堅持8周的步行鍛鍊,可以令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7.7%。

開始時,每日連續不斷步行15~20分鐘,讓肌肉關節適應,經過1~2周的調適後,可以把步行時間增至30分鐘。30分鐘走3公里能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健康又環保,是現代繁忙的都市人良好的低碳運動選擇。


欣欣向榮樂園

鑑於膽結石這個病這麼普遍又越來越年輕化(十二三歲的都有真的是……),具體聊一聊它的形成原因和注意事項,有這個病的和沒這個病的萬萬分要注意。

關於膽囊這個器官的功能:肝臟分泌膽汁後,膽囊濃縮和存儲膽汁,以供進食後特別是高脂肪食物後,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膽汁中的膽汁酸主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為什麼長結石:膽汁中除了和脂肪打交道的膽汁酸外,還存在大量液態膽固醇,當膽固醇過飽和變成不溶性的,就會析出結晶沉澱成石頭。

膽結石患者一般聽到的醫囑是規律三餐特別是按時吃早餐、飲食清淡少油、多喝水,保持運動。來分別說一說這三條醫囑的原理:1、\t規律三餐特別是早餐。不吃早餐是很大的問題呀,膽囊存了一晚上的膽汁,早上不吃東西它就閒下來不動,膽汁內的膽固醇也就沉積了,所以早上一定要吃早餐讓它工作起來。2、\t飲食清淡少油。吃太多特別是高脂肪食物,就意味進食過多的膽固醇,儲存的膽汁無法完全消化,隨即沉積析出結晶,時間一長就形成結石,所以避免一次性進食過多的高熱量高膽固醇的事物。3、\t多喝水。高濃度的膽汁是有一定腐蝕性的,多喝水可以起到稀釋膽汁的作用,從而避免濃縮膽汁侵蝕和溶解膽道粘膜引起膽囊炎產生疼痛感。4、\t保持運動。長期不運動,膽囊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就容易淤積;吃過後就坐著,人呈一種蜷曲體位,胃腸道蠕動被限制,不利於膽汁排出,所以,不能懶啊~

膽結石患者飲食具體應注意些什麼:1、\t少吃或不吃脂肪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油煎類,儘量使用植物油,橄欖油很棒2、\t限制高膽固醇食物,動物內臟(肝、心、腦等)魚子、松花蛋,雞蛋不吃蛋黃,不吃蛋黃,不吃蛋黃!還有巧克力3、\t以蒸煮燉燴為主,切忌炒、燒、烤、燻、醃製食品。燒烤就別想了吧……4、\t戒菸酒,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食物5、\t加工品,什麼話梅蜜餞啊、薯片啊、奶油蛋糕啊,還是放棄吧…………我想到再加,還有雞蛋不能和紅薯、菠菜、柿子一起吃。想到再加……

不切的話,胰腺炎的風險在那兒,特別女孩子,懷孕期間非常可能復發,我猜測是飲食緣故,為了供給給胎兒營養太豐富了。還有就是平時稍不注意就疼,搞不好越來越嚴重,自己好好掂量。

切的話,吃東西膽汁不足容易消化不良,不吃東西膽汁積聚可能導致膽汁反流性胃炎。再者膽囊切除膽管可能長結石,也增加了胃腸腫瘤的患病率。

反正都不好,症狀不是太嚴重的還是不切吧,也可以考慮保膽取石的微創手術,但一定一定要好好注意,別自己作心存僥倖想著吃一點點沒事,對自己負責。

不管一個人還是有人陪伴,切記好好吃飯別喝酒,別丟下你的腸胃,和膽。祝身體健康!

遊戲曉芳芳

造成膽結石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靜少動

有些人運動和體力勞動少,天長日久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

2.體質肥胖

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

3.不吃早餐

現代許多人不吃早餐,而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

4.餐後零食


劉如意51


結石病

急性發作可引起膽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疼痛,坐臥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等,但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得的膽結石,膽結石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1)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膳食使體內膽固醇增加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量增多,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

(2)某些腸道疾病由於喪失了膽鹽,也使膽固醇處於相對過飽和狀態。

(3)不能按時進餐,膽汁在膽囊內瀦留時間過長。

(4)膽道感染、膽囊壁發炎,其收縮功能減退。

(5)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變時也可導致膽囊結石。

(6)由於妊娠引起的膽汁淤滯,神經系統平衡失調。

(7)長期禁食,靜脈內營養,可導致膽囊內膽汁淤滯。

(8)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幹切斷術後,也可使膽囊排空延遲。

(9)長期精神緊張、抑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