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狀膽結石流到膽總管是什麼症狀?

鷺鷥草剪秋羅


(2018年8月17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膽囊泥沙樣結石,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排洩不通暢而引起膽汁濃縮結石,常常為膽色素結石。正常的膽囊管直徑為2-3mm,正常膽總管直徑為6-8mm,而膽囊泥沙樣結石,一般直徑<5mm,所以有些人還是有機會可以把膽囊結石排出去的。

膽囊泥沙樣結石常見於兩種病人,一類是膽囊收縮功能欠佳;一類是膽總管出現梗阻。

一、膽囊收縮功能欠佳

主要見於慢性膽囊炎,反覆的炎症使膽囊壁水腫增厚,彈性變差,收縮功能下降,以至於進食後膽汁不能完全排洩。膽囊有濃縮膽汁的功能,反覆被濃縮的膽汁,濃度飽和後會析出膽色素結晶、膽固醇結晶等,積累下來會慢慢形成粉末狀、片狀、泥沙狀小結石。

二、膽總管梗阻

膽總管作為整個膽道系統的主幹,如果出現完全梗阻或者不全梗阻,都會影響膽汁排洩,長期以往也會是膽汁濃縮成結石。

一般來說,膽總管直徑>膽囊管直徑,如果膽囊內的泥沙樣結石可以排出到膽總管,排石的過程可能會引起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發熱、寒戰等症狀,但結石排出後,症狀很快就緩解。而膽總管比膽囊管要大,也比結石大,所以一般都不會有什麼症狀,結石很快會被排到腸管內。

而有些特殊的情況,如膽總管狹窄等,結石排不出,會引起腸管內細菌逆行感染膽道系統,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皮膚鞏膜黃染、高熱、發冷、寒顫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嚴重問題,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曾醫生在此提醒大家,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如果出現右上腹疼痛>4小時不能自行緩解,務必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釀成悲劇。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泥沙樣結石,人們常說的泥沙樣結石是膽色素結石中的膽色素鈣結石,是遊離膽色素與鈣等金屬離子結合形成,質軟易碎呈棕色或褐色,又稱為棕色石。主要發生在肝內外各級膽管。

棕色石停留在膽管內可導致:1.急、慢性膽管炎。2.膽管梗阻引起的全身感染。3.肝損害(梗阻合併感染)。4.膽源性胰腺炎(結石嵌頓於壺腹)。這種病平時一般無症狀或輕度的上腹部不適或右胸背部的脹痛不適感。當結石引起肝外膽管梗阻時可出現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熱、寒戰等繼發膽管炎、胰腺炎的症狀;當肝內膽管梗阻時可引起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全身膿毒症、感染性休克、肝膿腫、膽管支氣管瘻、肝硬化、肝膽管癌等疾病,出現相應症狀如黃疸、發熱、上消化道出血、咳膽汁樣痰等症狀。



天天醫學提示:只要發現膽管內有泥沙樣結石,均應慎重對待,查明原因,儘早治療(首選手術治療),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希望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關注天天醫學,瞭解更多醫學知識,若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天天醫學為你解答。


天天醫學


主要有以下症狀、腹痛、嘔吐、黃疸、發熱是主症,但很少發生典型的劇烈的絞痛。 2、併發症多且較嚴重。較常見的有化膿性肝內膽管炎、肝膿腫、膽道出血等。 3、膽造影可顯示肝內膽管擴張而無肝外膽管擴張,肝管內有小透亮區。 4、患者年齡較膽囊結石患者為輕,部分病人與肝內膽管先天的異常有關。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發冷、發熱、黃疸反覆發作的病史。 5、對肝功能有損害,而膽囊功能可能正常。反覆發作期可出現多種肝功能異常,間歇期鹼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葉分段發生萎縮和肝纖維化。

注意事項 一、飲食方面: 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生吃瓜果要先洗乾淨,然後用開水或涼開水衝一衝,以防吃入蛔蟲及殘留農藥。養成不喝生水喝開水的良好習慣。要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西紅柿、菠菜、白菜等,平時應多吃些香蕉、蘋果等水果。忌吃含膽固醇較高的的食物,如動物心、肝、腦、腸以及蛋黃、松花蛋魚子及巧克力等。 忌吃含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油、油煎油炸食品。少吃含鈣高的食物等。 二、生活方式方面: ①注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②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溼熱,大便秘結時,症狀加重,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 ③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 ④要養性。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精神舒暢。 另外還要注意,應該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E等。還要補充適量膳食纖維,這樣可刺激腸蠕動,預防膽囊炎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