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齊家網香港敲鑼成唯一第一梯隊,其他人怎麼辦?

響鈴:齊家網香港敲鑼成唯一第一梯隊,其他人怎麼辦?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8家公司同時上市讓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了,而與互聯網相關的除了手遊、直播等熱門行業,還出現了互聯網家裝的身影,齊家網成了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作為PC互聯網即存在的“古老行業”,互聯網家裝經歷過大起大落已經走入某種平穩期,不再成為能夠像直播、共享單車之類的熱點。但齊家網的上市,讓這個略顯沉悶的行業又變得更有生氣。

毫無疑問,齊家網走在了行業前列,劃開了互聯網家裝的梯隊。而對曾經紅極一時的土巴兔、有住網來說,這既是行業利好,也是競爭利空,挑戰才剛剛開始。

深水區的互聯網家裝,“四大效應”齊備

如果去解讀互聯網商業模式或行業競爭態勢,各種XX效應很能派上用場,而進入深水區的互聯網家裝,其更是同時齊備了“四大效應”,催生了行業分化格局的形成。

1、飛輪效應度過了慢速啟動期

飛輪是一種特殊的機械組織,為了使飛輪轉動,一開始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但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後飛輪所具有的動量就會很大,短時間內停下來所需的外力便會很大。

這種飛輪效應,與互聯網家裝平臺的發展極為相似:早期需要大量的投資,面臨較大的虧損,但只要堅持下來了,投入的資源會積攢,一旦良性運轉,就很難停下來被超越。

齊家網就是如此,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41億元、3億元、4.7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84.1%;調整虧損淨額持續收窄,從2015年的-1.634億元縮減至2016年的-1.523億元,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0.893億元;上市前,老闆鄧華金的內部信顯示1-4月核心業務平臺已經實現盈利。

齊家網營收增長快速、虧損持續收窄並最終反轉盈利,十分符合飛輪效應的特徵。對這些平臺而言,龐大資源投入後,儘快到達飛輪臨界點是首要要做的。

2、進化效應走入“不可替代”階段

微信成為超級巨無霸APP,聚攏10億用戶,靠的是網絡效應:社交關係的存在,加入平臺的人越多,平臺對用戶的粘性就越強,最終無法打破越滾越大。

互聯網家裝沒有網絡效應,卻有與之類似的“進化效應”。以齊家網為例,新業務、新用戶的不斷加入,讓平臺通過大數據等形式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工程質量進度的控制等更有能力,用戶越多服務用戶的能力就越強,形成無法打破的競爭優勢。

進化效應在雲計算等平臺化服務領域廣泛存在,而由於“進化”過程需要的是用戶實踐反饋,越是低頻的行業,進化效應的價值就越大,因為後來者更難追上,互聯網家裝就是如此。

3、規模效應打開更多商業模式可能

規模效應是最普遍的競爭效應,對目前仍處在做自營還是做平臺糾結互聯網家裝來說,規模效應的領先,能夠創造更多的商業模式可能。

如果規模效應到達一定程度,做平臺或者做自營原本就是可以並存的,自營能夠藉助平臺資源進行延展。說白了,服務用戶多了但花錢少了,剩下的錢可以給互聯網家裝玩出更多花樣,誰先把規模效應做起來,誰就有這個先發優勢。

目前,齊家網做了三個單獨運營的產品,博若森面向年輕客群主推標準化套餐,作為齊家網的新技術與服務的試驗田;居美聚焦B端尤其是地產開發商客戶;典尚試圖籠絡三四線眾多中小裝修公司並賦能。看起來,齊家網正在利用規模效應構建其家裝全生態的佈局。

4、水桶效應的重要性顯露

草莽期的互聯網家裝,與其他互聯網產品並無二致:流量為王,只要是能拉來流量的,平臺就能迅速做大。

蘋果裝飾依靠廣撒網方式吸引流量迅速構建了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巨無霸平臺,並通過質量、進度控制的一系列措施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缺乏內部拓展員工的管控,使得銷售過程出現隨意折扣和低價的行為,最終讓集團風險積累,最後突然死亡。

這與當年阿里巴巴B2B公司的黑名單事件十分類似,度過流量階段後,任何的短板,包括內部運營的小細節都可能導致重大問題。

水桶效應對互聯網家裝來說不是一個加分項,而是“避免被減分項”,齊家網能夠通過上市審核,其平臺在供應商、用戶流量、業務(設計工程監理)、服務、內部運營方面應當都不存在短板,這是本身就是上市的要求。

響鈴:齊家網香港敲鑼成唯一第一梯隊,其他人怎麼辦?

行業競爭只剩下三個機會

當齊家網上市融資,成為唯一的第一梯隊後,土巴兔、有住網、愛空間想要進行追趕變得更加困難,但也不是全然沒有機會。互聯網家裝出現的新機會,或許是彎道超車的好路徑,只是齊家網可能也早有佈局。

1、家庭式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已經從個人轉向家庭。過去,智能手機等個人消費品升級需求強烈,現在,從家庭層面考慮消費升級開始重要起來,家長對嬰幼兒奶粉的高標準以至於紛紛從國外代購,本身就是這種消費升級的體現。

家裝與家庭的直接關聯又讓這種消費升級更明顯,典型表現是低甲醛的材料廣受歡迎,反映出家庭整體需求的關切度。

齊家網自設的建材商城,也很明顯是在抓住這一波家庭消費升級的紅利,蒐羅貼合升級需求的建材來提升品牌對用戶的價值,一些時候,一個39.9元的地漏,反映的恰好是用戶對家庭生活格調提升的追求。

2、新房家裝外的額外家裝需求

除了用戶購置新房帶來的主流家裝需求之外,近年來地產形勢發生一些轉變也影響到家裝市場,催生了新的市場空間,玩家們可能仍有機會角逐。

①地產統一精裝。出於環保等需求,政府的行政規定讓全精裝加速落地,杭州、武漢、長沙等地預售房很多都變成了精裝交付。由此,互聯網家裝在地產公司身上很快會有一波惡戰,齊家網先一步推出的居美盯住的就是這個市場。

②舊房翻新。這本質上亦是家庭式消費升級的結果,過去的裝修很多都已經老舊,如果不想或者暫時沒有能力置換新的房產,重新裝修需求將很強烈,存量市場很大。

③租/售裝修。提升租/售檔次,再裝修是非常好的方式。中介規模越來越大時,由中介自主裝修提價的銷售模式也流行起來,在全國普遍限售的情況下,租房市場可能更為明顯。不過,這個新藍海市場給出的大多數都是低端裝修,利潤空間有限。

3、新零售帶來的全新思維

新零售理念的產生,主要基於零售消費者在消費理念上的巨大變化,除了消費升級這種品質上的要求,消費過程、消費方式、售後等都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要求。

而這一批對零售提出要求的消費者,在家裝領域恰恰就是業主的主力群體,他們對零售能夠提出新的需求,對家裝也同樣如此。新零售之後,有新銷售(非快消品的各類服務銷售,例如美容、保險等)、新金融(強調借/貸雙方現實體驗的金融服務,例如凡普金科的線下體驗店)、,也就會有新的家裝服務需求。

而新零售思維與家裝的觸點很多,設計環節的3D、VR、AR等,施工環節的智能機器人,建材環節的生產和供應的精確導向性,互聯網技術外化產生的新技術與家裝行業融合的跡象不斷出現,也成為實踐家裝領域新零售思維的最佳場景,滿足家裝體驗、個性化、線上線下融合等一系列需求。

互聯網家裝的未來,由兩個認知決定

按路演數據,目前齊家網以25.7%的GMV佔比位列行業首位,隨著港交所敲鑼,這個地位可能更加鞏固。互聯網家裝洗牌歷程接近完成,拋開平臺間的相互競爭,互聯網家裝整個行業的走向,或將由兩個認知決定。

1、互聯網家裝始終是B2B2C的行業

互聯網家裝有雙重屬性:既是消費互聯網,又帶有產業互聯網落地的性質。作為B2B2C模式,與單純2B或2C模式不同的是,互聯網家裝必須同時懂B端和C端市場,作為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橋頭堡是其持久發展的保證。

例如,齊家網執行F2C模式,與東鵬、大自然、美的、奧普等多家一線建材品牌廠商簽訂深度合作協議,實現材料方面從工廠到用戶,表層含義是從供應鏈與服務鏈下手,滿足消費者產品個性化需求,實現產業鏈閉環,而進一步理解,這亦是一種B2B2C實踐,既要對B端的建材市場有深度瞭解,也要對C端用戶需求有精確把握,構建B2B2C的循環生態。

只有生態才是生生不息的,互聯網家裝是天然的B2B2C領域,不需要像金融科技那樣挖掘和製造B2B2C市場,未來互聯網家裝決不能用單獨的消費互聯網或產業互聯網來定義自己。

2、互聯網家裝不是風口行業,或者永遠處於風口

除了齊家網,類似土巴兔、愛空間這類平臺都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互聯網家裝很少存在一夜暴富的平臺和產品,這決定整個行業都必須用沉澱心態做互聯網家裝,風口在互聯網家裝並不存在,或者說,互聯網家裝一直就處在風口當中。

齊家網上市並不是所謂的“互聯網家裝風口又回來了”,而是沉澱式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早晚都會實現,只是齊家網率先代表行業完成了這個過程。

未來,家裝與生活其他環節壁壘將逐漸消彌,成為一種生活環節的自然延伸,帶來的是基於家裝擴散開來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呈現,這個過程將是緩慢而有力度的演化。對互聯網家裝來說,紅利釋放將是緩慢但潛力巨大的過程,這決定行業會一直處在風口上,接受清風拂面。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4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6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