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篇文章比較長,分為四大部分:職場篇、生活篇、理財篇、健康篇,與聊聊自己過往的故事和麵對2019年的心態,有些內容在三年前以前寫過,但放在今天,依然受用。

又是一年,如果要用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概括剛剛過去的一年,或者說概括你的2018,你會用哪個字哪個詞?

據說下面這個字,當選為2018年度漢字:

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由“窮”字與“醜”字相結合,字面意思為“又窮又醜”,“一窮二白”,同“糗”。為網友造文字,字典無法查詢。

2018年12月1日晚,“2018 年度漢字 qiou”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很多人看到這個字,必定會想到“窮”,只不過把下面的“力”字換成了“醜”字。

窮的的繁體字是“窮”,造字本義為身居洞穴,身體被迫彎屈、不自由,後引申為物質上困頓的、不得志的、貧困的,又引申為追究、終結、盡、完等。

qiǒu被稱為2018年度漢字qiu+qiong的簡稱,拼音是qiong+chou=qiǒu結合出來的,中文意為“窮+醜”,該詞為網友所造,字典裡並無此拼音,更多的意思指窮、醜。

窮、醜,對應的是富、美,通俗點說,就是白富美、高富帥,可以看出這個字背後的自嘲心理。

記得幾年前有個網絡詞是“人艱不拆”,意思是“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如今,直接就把這種窘態概括為年度漢字,體現一種更加無奈的自嘲。

所以,在這麼qiǒu的過去幾年,成就了很多蠻般配這個qiǒu字的產品,打動北京五環以外人群的低價拼團電商的拼多多,打動有大量時間而沒錢的人群讀新聞也想掙錢的趣頭條,打動對生活焦慮尋求上進的知識付費產品例如得到APP,打動父母對小孩學英語口語倍感困難的VIPKID,打動缺錢人群的各種小貸金融產品。

網傳,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各種焦慮四處蔓延。

對於我而言,我一直覺得自己最艱難的一年,是1990年,那年,我讀初一年紀,父親去世,家裡的生活來源只有老媽微薄的工資,我只能在暑假去打工,賺些小錢,真的是無助無力。後面,尤其是大學畢業之後,再經歷各種波折,已經不算什麼,因為已經可以自力更生。

所以,遇到什麼最艱難的一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比無力的1990年更艱難的時候。

2016年,我進入40歲的時候,寫過一篇東西《給你講個笑話,我四十歲了》,不惑之年,原來以為是沒啥疑惑的意思,後來才知道:不惑是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懂的東西。

距離自己最艱難的1990年,如今已經過去28年,自己也歷經不惑之後的三年,看看以前寫的文字,再結合當前各種網傳消息,聊些對當前艱難與焦慮的感受,或許你也會覺得,2019,其實也不是那麼艱難。

第一部分:職場篇

裁員,就是優勝劣汰

2018年12月,各種公司裁員的消息紛至沓來。

在我經歷過的幾家公司,巨龍、騰訊、歡聚時代、迅雷,都有親身經歷看過外界盛傳的裁員消息,自己也經歷過項目失敗後部門合併的人事變動。從外部看,這就是裁員,從內部看,就是資源的調整,優勝劣汰,能力強的人,內部部門搶著要,外部公司搶著要,根本不用擔心裁員這個事情。

裁員這個事情,有多種情況,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優勝劣汰,只不過,這個優,不一定是能力的優,而是指適合。

第一種情況,個人的性價比達不到公司對這個崗位、年齡和薪酬水平要求對應的能力,例如在公司幹了幾年,年齡漸長、體重漸長、薪酬漸長,但能力沒有提高,公司招聘一個年輕人,能力不比你差,幹勁比你更強,思維更活躍,潛力和成長性更好,那必然選擇年輕人。這時候,趕緊自我反省吧,是不是虛度了幾年,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淘汰你的不是公司,而是時代。

第二種情況,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行業裡面已經算很專業,但和公司當前對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不能說你不行,而是你的強項能力,不是這家公司當前項目需要的,或者說相同能力水平的人已經足夠,沒有坑了。這時候,就尋找更需要你的公司吧,通常會獲得獲得比現在更高水平的OFFER。

第三種情況,公司內部競爭的犧牲品,遇到這種情況,更加沒啥抱怨的,成王敗寇,雖然很多公司不會說自己的內部競爭,其實很多地方都存在,例如:大公司收購一些新業務,如果與自己原有業務有重合的地方,被收購方的重合資源,通常會逐步被清洗。

所以,當以被收購的形式進入規模更大的集團,需要清醒的認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否有持續存在的價值,而這種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為公司成長做出了貢獻。

第四種情況,公司的業務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裁員以縮減成本過冬,再尋求發展,這也沒啥好抱怨的,趕緊找新機會吧。

裁員,沒啥可怕的,在職場,如果沒有經歷過裁員,只能說你太年輕,或者能力真的很強,或者,運氣真的太好。

公司不是家,公司需要發展,需要利潤,這是非常正常的狀態,如果到一家公司,老闆不和你談公司發展,不談商業模式,只談感情,那就要小心了。

對於個人,一定要學會擁抱變化,讓自己不斷變化,變得更強,才能跑贏時代。

學歷光環:工作1年後就忘記吧

大學的專業學歷,僅僅是敲門磚,或許沒那麼重要,或許在職場的前兩年,會看一下你的大學,你的專業;兩年之後,比拼的就是工作能力了,能力的體現,自然就是過往的績效,就是做過什麼,做成了什麼,會做什麼。

筆者的大學是廣西師範大學,本科專業是教育管理,研究生專業是課程與教學論,現在做互聯網產品,做數據分析,做運營,相信很多人的專業比我更貼近互聯網,其實學歷真的就只是一塊敲門磚。

拿到某某名牌大學畢業證,其實更多的說明你在高中的努力,那都是過去,況且現在的很多大學,真的不敢恭維,學習這個事情,更多需要個人的主動實踐,所以拿到大學畢業證,就忘記所謂的名牌大學吧,職場從零開始。

如果打算本科畢業就出來工作,那麼,建議你在大二的暑假,就可以開始考慮尋找暑期實習機會,會讓你更加真實的接觸職場,實習過程,也是職業和公司選擇的一個過程。

找工作:目標是不再找工作

十五年前,我從一個三線小城市到深圳求職找工作,當時是懵懂的,沒有任何的什麼攻略計劃準備,穿著正裝的襯衣和西褲,參加的就是那種人山人海的畢業生雙選會,被人流推著往前走,路過覺得不錯的展位,看看招聘說明,投份簡歷。判斷的企業的標準是展位高端大氣上檔次,然後回去查查企業官網等相關信息,2001年,能做一個體面的官網,也算不錯的公司。

找工作這個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態。

第一份工作,真的需要謹慎,按照概率判斷,多數畢業生去大公司,往後的發展會相對好一些。當然,能力特別強的,去創業公司,也是OK。畢業時候找工作,靠學歷、靠綜合素質、靠運氣;工作三年後,再找工作,就別再拿三年前的老本出來了,拿出最新的能力證明吧,那就是做成了什麼,做敗了什麼,有什麼成長經驗。

不同的團隊,不同的面試官,都有自己個性化的選擇,我曾經因為沒有通過某個面試,而深刻思考,怎麼就那麼不堪?甚至影響到後面接著的另外公司面試。

後來,自己做了面試官,自己去招聘,才知道,拒絕某個應聘者,有時候真的不是因為不夠優秀,而是不夠適合,例如:團隊的契合度,例如:對方不需要這麼高能力的人,只是要個執行者。所以,學會自我歸因很重要,客觀的認識自我吧。

我1999年本科畢業,2001年孤身一人到深圳巨龍實習,2002年入職後去北京,做校園網產品銷售,北漂3年多,2005年中又回到深圳,做市場,2006年初加入一個互聯網創業團隊,做視頻分享產品。後來創業不利,2009年進入騰訊做個普通員工,在一線產品工作中學習實踐提高。

三年後,2012年進入廣州多玩,做YY語音客戶端,2014年到迅雷,2016年創辦梅沙科技,做教育產品的網絡平臺,涉及全日制教育、社區教育、營地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的校園管理系統,課程與教學平臺、教學遊戲研發等全面展開。

如果把個人職場能力提升分為三個階段:

  1. 我的經驗是1-3年重點是微觀層面的基礎技能提升,例如各種工具的使用,執行力的提高;
  2. 3-5年則是從基礎崗位向某個項目負責人的角色進行轉變,中觀層面的方法論套路形成,成為一個小團隊的負責人;
  3. 5年以上,重點在宏觀的戰略視野等方面提升,留意發展機會,有可能成為更大團隊的負責人,同時也可以考慮創業機會。

30歲前,一般是自己找工作,30歲之後,應該是工作找你,40歲之後或許不是找工作的問題,而是做自己想做的項目。

懷才不遇:一定有問題

所謂懷才不遇,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不是不遇,是個人預期太高。剛剛進入職場,多數人是從基礎崗位做起,從很多小事做起,踏實一點,做好每一件小事,自然會有機會做更大的項目。你在做,很多人在看,雖然他們不說你。看到身邊同事升職加薪,沒自己啥事,先反思一下吧,即便是因為上司看他順眼,那也是原因。

筆者進入騰訊時候,33歲,近十年工作經驗,做了不少畢業生做的工作,還拿過一次績效考核的C,就是最差的那個評價等級。當時也感嘆懷才不遇,沒有好項目做,那有啥用呢,於是盡力去做每件小事,即使做敗了,也有做敗的反思和總結。

記得做過的一個QQ秀實物電商項目,從項目初期就分析到這個項目有問題,但團隊有了決策後,還是盡力而為,後來項目發展不順利,但在與做實物生產的合作廠商建立了比較好的合作關係,雙方比較信任,現在也是朋友關係。後來這個案例,成為BLUES做產品分享的經典個案。

如果你盡力了,還是沒有獲得認可,沒關係的,換個新環境,重新開始,千萬別成天抱怨,還捨不得離開。

在一個地方趴下,可以在另外一個地方站起來,別死磕同一個地方,因為時間寶貴,而且死磕這種方式,容易走極端,侷限思維。

讀書:每年至少三本

這幾年,讀書越來越少,大概一年讀10本書左右吧,今年印象比較深刻的圖書是:《原則》、《平臺戰略》、《精益數據分析》、《非暴力溝通》、《人類滅絕》、《解憂雜貨鋪》。

我在梅沙科技團隊倡導的是,每個人每年至少讀3本書,寫3篇讀後感,發表在公司內部的樂享平臺,如果認為是不錯的書籍,比較有收穫,還可以申請進行讀書分享活動。

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第二部分:生活篇

結婚:找到對的那個人

關於婚姻,看過一篇文章,頗有同感,摘錄一段文章,與大家共勉。

婚姻的成功取決於兩點:

一、找一個好人。

二、自己做一個耐心的好人。

“就這麼簡單”教授說。

這時臺下嗡嗡作響,因為下面有許多學生是已婚人士。不一會兒,有一位30多歲的女士站了起來,說:“如果這兩條沒有做到呢?”

教授翻開掛圖的第二張,說:“那就變成4條了。”

一、容忍,幫助,幫助不好仍然容忍。

二、使容忍變成一種習慣。

三、在習慣中養成傻瓜的品性。

四、做傻瓜,並永遠做下去。

教授還未把這4條唸完,臺下就喧譁起來,有的說不行,有的說這根本做不到。

等大家靜下來,教授說:“如果這4條做不到,你又想有一個穩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以下16條。”

教授翻開第三張掛圖。

一、不同時發脾氣。

二、除非有緊急事件,否則不要大聲吼叫。

三、爭執時,讓對方贏。

四、當天的爭執當天化解。

五、爭吵後回孃家或外出的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

六、批評時話要出於愛。

七、隨時準備認錯道歉。

八、謠言傳來時,把它當成玩笑。

九、每月給他或她一晚自由的時間。

十、不要帶著氣上床。

十一、他或她回家時,你一定要在家。

十二、對方不讓你打擾時,堅持不去打擾。

十三、電話鈴響時,讓對方去接。

十四、口袋裡有多少錢要隨時報賬。

十五、堅決消滅沒有錢的日子。

十六、給你父母的錢一定要比給對方父母的錢少。

教授唸完,有些人笑了,有些人則嘆起氣來。

教授聽了一會兒,說:如果大家對這16條感到失望的話,那你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條了。

總之,兩人相處的理論也是一個幾何級數理論,它總是在前面那個數字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方。

接著教授翻開掛圖的第四頁,這一頁已不再是用毛筆書寫,而是用鋼筆,256條,密密麻麻。

教授說:“婚姻到這一地步就已經很危險了。”這時臺下響起了更強烈的喧譁聲。不過在教授宣佈下課時,有的人坐在那兒沒有動,他們的眼角好像還有淚花。

對於婚姻,我努力做到前面兩點:

  1. 找一個好人。
  2. 自己做一個耐心的好人。

至少,第一點,我相信已經做到;現在,努力做好第二點。

遇到一些朋友談了5、6年戀愛後,考慮是否結婚,我的觀點是,趕緊吧,這麼多年,再不結,就從戀人變親人了。戀愛到結婚,彼此多給一些時間深入瞭解,例如幾次長途旅行,或許就有90%的概率瞭解彼此是否合適。

結婚與否,真的別拿時間去評判,時間確實可以給出很多答案,但不去試試怎麼能找到呢,給自己一個機會,也是給對方一個機會。

一個人成年人現在的樣子,尤其是性格,其實很多時候是童年時候埋下的種子生長而成。所以在結婚前,或許可以多瞭解彼此的童年,或許可以發現對方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些,只有在親近的人面前,才會表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婚前婚後,有些人會說對方變了,因為,親密關係的升級,讓彼此不再那麼客氣,於是就表現出自己更本來的樣子。

人與人之間,不會一直都是彼此好脾氣,有爭執很正常,男人大度一點就好,做一個又耐心的好人。

孝心:不同時代的解讀

又要快過年了,提到孝心,傳統觀念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畢業了五、六年,還沒有結婚的,或者結婚了,還沒生孩子的,如果面對傳統的父母,真的會有很大壓力。

在孝敬父母這個事情上,如果拿古人的理論看,我在很大程度上是孝心不夠的。

老爸在我初一年級那年去世,鬼才知道老媽怎麼一個人把我妹妹拉扯大,古語說,父母在,不遠行,何況我就一個老媽在桂林,我還是大老遠的跑到北京,後來南下到深圳,有個原因也是可以離家近一些。

這麼多年,從我離開桂林,每次回家過年,有個談話主題,就是我不該離開桂林,不該放著老師不做,跑去外地打工。因為老媽沒念過書,寫自己的名字都夠嗆,所以經常唸叨,說跑那麼遠,就是去銀行存錢填單,都有困難,雖然有妹妹在桂林和老媽在一起,但依然還是覺得我不該去外地。

對於沒有留在桂林這個事情上,我一直堅持自己是對的,世界這麼大,還是要出去看看,去比自己所在地方發展更快的城市,或許能有更多新的人生體驗。

當有人問我,父母想讓他們留在身邊,從大城市回家工作,如何選擇,這問題很難啊,沒有對錯,看取捨吧。我當時出來看世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嚮往未知的生活和各種可能性,或許也是一種滿足自我實現的自私吧。

我的觀念是,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應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於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不一定是留在身邊這種方式表示孝心,可以有更多的方式進行回報。

如果評價世界上哪一種愛是無私的,估計排第一位的,很多時候應該是父母之愛,這是自己當爹之後的一大感受。只是這種愛,由於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會產生偏差,但父母總是希望子女能過上幸福生活,只是不同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這就需要進行有耐心的溝通,以達成共識。

尤其是父母老去,很多觀念一時難以轉變,有時候老人如同5歲小孩一般任性。年輕人如果用過於直接,甚至粗暴的方式指責父母,必然會傷老人的心。所以對於老人,儘可能的多一些耐心吧。

有一句話,說的是人都是把自己最沒耐心的一面給自己最親近的人,這最親近人的人,或許多數時候是自己的父母。

孝心,很多時候可以理解為對老人的耐心溝通、盡心的撫養和陪伴吧。

被騙:不是因為傻

前陣子看到大學生被騙,清華教授被騙,其實這個事情真的不能說誰傻,我也有被騙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深圳,路過深大天橋,看到有人賣電話卡,充100送100,正好沒話費,就充值了,而實際上是那種網絡回撥電話,幾天後就沒法用了。

第二次是在廣州坐出租車,在一個昏沉沉的狀態,被司機用8張百元大鈔換掉了我的真鈔票,後來在請同事吃飯時候,買單,才發現居然這麼多假鈔,一大桌子人也是服了我,這年頭還能一下被換走這麼多張鈔票的,於是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後來回想一下,充話費被騙,是貪小便宜,正好場景對頭,被換鈔票,是身體狀態異常,沒有想到會被換走鈔票,也是詭異。

還有一次奇葩的航空詐騙,我買了機票去北京,臨出發前一天晚上,接到電話說您訂的去北京的航班被取消,可以退票或者改簽,還在說著的時候,電話被米豆媽拿過去,罵了對方一頓,說對方是騙子,航空公司客服打電話都說不清楚普通話。我當時還疑惑,這麼也能騙錢麼,後來打航空公司電話,核實航班沒有取消,確認剛剛遇到的電話是騙子。

不是自己太傻,而是騙子套路太深,只好多一個心眼吧。

近期,權健事件引發大量關注,在沒有被曝光之前,權健各種輿論宣傳起產品的神奇療效。權健的三大醫療產品是火療、天價鞋墊、負離子衛生巾。拿火療為例,在宣傳中,“火療”能治療的疾病從腦部萎縮到禿頭,從耳聾到子宮糜爛。

似乎真像他們內部人員所說,“權健解決不了的慢性病、疑難雜症,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解決不了。”創始人束昱輝號稱登上《財富》雜誌封面,記者核實與《財富》雜誌核實,該雜誌也發聲明稱:《財富》雜誌從未採訪過天津權健集團,束昱輝也沒有登上過任何一期《財富》雜誌封面。

參與權健銷售的經銷商真的不明白權健的誇大與詐騙麼,這背後,更多是貪慾,為了掙到更多的錢,選擇了相信。

所以很多時候,被騙的人,很多時候是貪慾限制了理性。

友情:來之不易的歲月積累

估計這麼多年,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朋友。從託兒所開始到小學、中學、大學、職場……都收穫了真摯的友情。

朋友,不需要經常見面,但彼此知道,我們是朋友。

朋友,不需要談錢,但有需要,不會在乎多少錢。

朋友,不像戀人那樣,需要表白,彼此會有多年沉澱的默契。

兩人結婚,個人經驗是可以看看對方的朋友,他們能成為朋友,必然有共同認可的一些價值觀,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千萬別隻看物質層面。

千萬別說,對方沒有朋友……我不知道怎麼聊天了。

人與人的交往,是會有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性,有時候自己都意識不到,認識時間補償,就會產生信任的那些人,就是你下意識的一種選擇,或許就是你將來的朋友。

時間,最不值錢也最珍貴

成家生小孩之後,時間越來越少,我經常和同事聊天,都會說到趁單身,趕緊做你想做的事情,等有了小孩,很多時候,時間就是家庭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個體有的場景,時間並不珍貴,可以為了一天賺兩毛錢,而天天打開趣頭條領金幣,可以為了吃個鮑師傅而去排隊兩個小時。

時間總是有的,就看自己如何安排了,如何取捨。我的微信上有一萬七千多好友,經常遇到消息沒有及時回覆的情況,因為沒時間看完每一條消息,所以,我經常說,如果有急事,就不要發微信,給我打電話吧。遇到臨時約吃飯的,多數時候是無法參加的,因為已經提前排了計劃,除非自己認為重要會面,我就會改變原有計劃。

人生每個階段的側重點不同,有限的時間自然需要選擇分配。

以前寫過一篇東西,大意是工作與生活,沒法平衡,只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

2016年,我體驗過一個共享經濟產品“在行”,專業人士可以在這個平臺有償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時間,我標價是:談論求職面試話題500元每小時,談論數據運營體系構建,1500元每小時,那個時候訂單不斷……基本是約中午時間,吃個午飯,就入賬500元到1500元。後來,開始創業梅沙科技,就幾乎沒有更多時間用於分配,因為除了創業工作,我的重心必然在家庭,每小時1500元,也不足以購買時間了,因此暫停了“在行”接單,體驗過,也就好了。

但是,只要和我的創業方向,和教育相關話題和業務的約會,我就會安排時間,因為這些時間對我熱愛的事情有幫助。

我從2013年寫公眾號文章,最勤奮的時候,是2013年到2014年,從每天寫一篇,到兩三天寫一篇,再忙,也會在週末安排時間寫些東西,發佈公眾號。現在呢,最長的時候,一個月也沒更新過,時間有限,每個人都會選擇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當工作和家庭需要更多時間的時候,精力有限,通俗點來說,忙碌之後,犯懶了,寫不動了,趕緊洗洗睡,寫作這種個人愛好,只好暫時擱置。

一些約見面探討的邀約或者分享,我就往後面安排了,如果在不影響目前創業、家庭陪伴的前提下,還是會和更多行業的人接觸,交流也是機會發現的過程,也是豐富自身的一個過程。

再忙,每天都儘量在8點左右回家陪陪小朋友學習和閱讀,所以,我把上班開會的時間,都儘量從早上8點開始安排。

第三部分 理財篇

這部分,我或許沒啥發言權,所謂的財務自由,我也並未達到,而且覺得沒必要去追求什麼財務自由,自己掙錢的錢可以穩定生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挺好了。

金錢:不太看重的時候就來了

老爸去世對我的影響,很大一方面是對金錢的態度,很小就知道掙錢不易,於是變得節儉,甚至有些摳門。

老媽是個普通的工廠職工,養兩個小孩,真的不容易。記得每次開學,老媽都要從衣櫃拿出一個黑色的帶拉鍊的小皮包,把家裡僅有的一些錢數了幾遍才給我,確信足夠交學費。

從初中二年級的暑假,開始自己打工掙錢,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做啥呢,記得很清楚的是幫老媽工廠做園區綠化的維護,其實就是修剪草坪,用那種大剪刀,手工的,一下一下的把草地剪平整。有一次陽光比較強烈,我直接被曬暈中暑暈倒,被老媽背去醫務室。

一直很感激周圍的同學朋友,從小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所以我也以能幫助更多人作為回報吧。

後來到高中、大學,我持續的想法子掙錢,幹過很多事,例如買賣郵票、賣賀年卡、開電腦培訓班、賣電蚊香、做家教、做群眾演員、街頭賣唱,當然我是不會唱歌的那種,於是就踩三輪拉裝備,張羅圍觀群眾點歌給錢,現在見到街頭歌手,我也會打賞一些。

聊下收入,2002年第一份工作,做校園網系統集成產品、多媒體設備產品的項目和產品銷售,底薪3500元,全年13個月,外加銷售提成。後來2009年初到騰訊,月薪1萬多,比較好的是,到年末6個月左右的獎金在當時已經算很不錯。後來,連續兩次加薪,都是25%以上的增幅,也算是不錯的增長。

2002年,年薪10萬,覺得很多,對於年薪30萬,覺得好遙遠啊,後來,2014年,在一線城市,其實不少人畢業就是年薪10萬甚至20萬,工作5、6年,就已經年薪30萬,想了解一下薪酬水平的,可以看我寫過的一個調研報告《當我們談薪酬的時候,我們關心什麼?》

薪酬是年輕時候考慮工作選擇的重要因素,至少排前三。現在,40了,做很多事情,掙錢已經不是第一目的,這就是個人能力的進步表現吧。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順便把錢掙了,或許也是一種自由生活吧。

借錢:不要在乎還錢

談錢,必然會涉及到借錢這個事情,我也借出去一些錢,朋友急用,找我借,如果我願意借,基本上是沒有催對方還錢。因為,對方有錢,自然會還你,如果沒錢,催也沒用,所以,在借錢的時候,就調整心態,既然打算借錢了,就彆著急找人還吧。如果你在意是否按時還錢,那就別借了。

多數時候,真能按時還錢,那不如去銀行貸款,因為貸款沒按時還,後果很嚴重;朋友的錢,沒按時還,最嚴重的是做不成朋友,這個後果,對某些人來說,無所謂,因為本來就不是朋友。

每一個能把錢借給你的人,趕緊珍惜吧,把你當朋友,才會借給你。

股票:還是別炒了

  1. 2018年,只要你空倉,就已經跑贏了多數人,這裡說的是A股。
  2. 我2006年開始炒股,經歷了大漲大跌,後來發現,對於散戶,股市是最耗時間精力,產出比最低的投資。寫過十點感受如下:
  3. 投入一些閒錢,不要影響生活,即使全虧了,就當教學費吧。
  4. 買了股票,不用天天看的,不會因為你看,它就漲;天天看,還浪費時間;買了股票,能不每天看的人,其實很少。
  5. A股,真的很奇葩,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要有強大的內心接納隨時的鉅變。
  6. A股,很多股票的漲跌與短期的業績無關,很多人炒股靠消息,牛市人人都是股神,就是垃圾股,也能漲停。
  7. 賬面的數字,不是自己的盈餘,賣出離場,才是掙到了。
  8. 2008年,創業不利,股市跌谷底,我的體重也跌掉大學後的最低點,人生也到谷底,刪掉交易軟件,專心學習與工作,收益遠遠大於股市。
  9. 年輕時候,如果錢不多,就不要奢望從股市掙錢,因為即便你能掙10倍,想想也沒多少,還不如花更多時間進行自我提升,個人收入遠遠高於股市收益。
  10. 如果買的股票是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不怕股票跌,只要持有,會漲回來的。
  11. 等以後掙的錢多了,就會知道,年輕時候虧掉的幾萬塊,真的很少,所以,虧就虧了,別太影響心情。
  12. 真的別指望從股市發財,如果不是研究金融的專業投資人士,沒有一些技術,還是及早離場吧。

買保險:必須考慮

不囉嗦了,找個專業的保險顧問諮詢吧,真的很重要。

第四部分 健康篇

在很多行業,奮鬥在最後,拼的是體力,是身體健康,無論你做什麼,都注意健康問題吧,這是個大白話,但很多人不重視,其實包括我自己。

健康:出問題才知道重要

我的生活方式,或許真的不夠健康,尤其是在睡覺這個事情上面,我有很多時候,每天只睡4個小時,本來該睡覺的時候,我在體驗產品、在寫東西,在玩遊戲,在看書,在看片子……和多數夜貓子一樣吧,明知不好,卻難以改變。

有段時間,幾天連續在晚上12點前開始睡覺,但後來發現,早睡了,就沒機會寫公眾號文章,於是在寫東西的時候,不自覺的會變晚睡。很多東西,真的是取捨,健康就是很多人在沒事的時候,最容易用來交換的籌碼。

一旦健康出了問題,才幡然醒悟,原來最重要的的東西,就是平時最忽視的身體健康。

比較健康的一段時間,是在廣州一個人的時候,強迫自己改習慣,變成每天12點前睡,早上6點多起來,去坐地鐵,到公司才7點多,於是看看書、寫寫東西。後來回到深圳,迴歸家庭,就很難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慣。

控制體重:健康生活的直接體現

2018年,要說自己感覺有成就感的一個事情,就是用了3個月時間,把體重從將近138斤減肥到126斤,最主要的減重是從國慶後到12月,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

2018年8月28日:

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2018年12月29日:

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可以清楚的看到,體重是從10月之後開始明顯下降,這個節點,是因為9月底開始控制了熱量的攝入。

2019,把它過成最好的一年

控制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熱量的攝入,減肥就減少熱量攝入,增肥就增加。我使用的飲食熱量監控工具是APP薄荷健康,監控自己平時攝入的熱量,把自己的熱量攝入控制在每天1200千卡。

脂肪的測量,我使用的是華為的體脂稱,也推薦給大家。

控制飲食,再配合一定的運動。我的時間太少,於是選擇了T25-Focus健身課程,一天30分鐘,自己在家裡或者公司都可以完成。這是一個短時高效的週期訓練,14周時間、3個強度等級課表,內容涵蓋有氧、力量、心肺、HIIT、拉伸……每天的訓練內容都不同,每週5天,每天只要29分鐘,對於上班族、學生族都很合適。網上有完整的教程錄像和課程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一不留神,又到了凌晨,4點,這樣的寫作方式不健康,儘管有不少文字來源於以前寫過的內容,但還是從0點寫到了4點……

但是,想寫一點東西,是需要付出時間的,白天的時間,給了家庭、工作,只好在晚上家人睡了之後寫東西。

多數人最艱難的時候,我想,都應該是經濟獨立之前吧,因為那個時候,很多情況下,無法把控自己的的選擇,成年了,終於有了自主選擇權,難與不難,其實很多時候是相對而言,努力做好當下,明天就沒那麼艱難。

祝大家2019年新年快樂,過得開心,是一年,不開心,也是一年,所以,就努力一點,開心一點,2019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其實對大環境而言,在任何艱難的時代,都會有過得好的,過得開心的,我就就努力成為過得開心的那一群人吧,把2019過成最好的一年,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