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10個上了知乎熱榜的問題,揭了“愛情”的底兒

“愛情”大概是這世界上流傳最廣最久的都市傳說了。

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兒;有的人終其一生沒見著過愛情的一片衣袖。有人自以為遇到了,最後卻發現不過是一場騙局;有的人鬧了一輩子,到老才發現愛情就在身邊兒。

愛情就像是蓬萊仙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緣。

看看電視屏幕上的那些明星,模樣俊美、衣著光鮮,每個人都長著一張言情小說主角的臉,可到頭來呢?分手、出軌、離婚、撕X,雞飛狗跳,一地雞毛。連這樣的標配人設都找不到幸福,那麼平凡如你我,又該怎樣才能得到一個陌生人水晶般的心呢?

這次我們幾個大齡單身編輯帶著10個呼聲最高的情感問題拜訪了李銀河老師。聽聽這位社會學學者同時也是一段著名愛情故事的當事人,對於當下人們的這些情感問題都是怎麼看的——


李銀河:10個上了知乎熱榜的問題,揭了“愛情”的底兒



01 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可能嗎?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什麼是“愛”。

我一般來說把親密關係分成三個檔次。

第一個檔次就是好感,這是比較低的一個檔次,就是雙方覺得對方還不錯。

然後再往上一點就是喜歡。就是兩個人,她覺得他也挺好的,然後他覺得她也不錯,但是隻是喜歡而已。

最高的檔次就是愛情,也就是說發生了浪漫的激情之愛,這應該就是那種我們常說的陷入情網了。

這種激情之愛的迸發應該是比較短暫的,在剛剛墜入情網的時候,會比較的激烈。然後慢慢的就是從愛的強度或濃度來說的,就會轉成比較柔和的這種。之後就可能會變成柔情。

但是你也不能說,柔和的愛就不是愛了是吧,但還是有點形態上的變化的。

02 為愛犧牲到底值不值?

有些人在愛的時候就有點盲目,有點不顧一切,好像為了愛情可以犧牲一切。我覺得首先這個應當沒有什麼對錯,它就是人在發生戀愛的時候可能出現的情況。只不過它就是這麼發生了。

有些人反對這個其實是擔心要是真陷進去的話,可能會受到傷害。有的時候非常激烈的愛情,確實是會帶來傷害的,它就有點喪失理智了,然後就不管不顧。最後如果結果很好,就是得到了回應,然後雙方就是你愛他,他也愛你,這就成就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好像可歌可泣的事情,但是萬一對方沒有回應,或者拒絕了,那就會很慘。就會變成一個單戀或者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情,我想人們會擔心有這種遭遇。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也有可能讓一個人錯過了人生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經驗。

在遇到的時候還是應該大膽的去追尋,不去考慮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像還真的不是什麼應當不應當的問題,就是說當你碰上了愛的時候,不能因為將來可能被拋棄或者不被接受或者被背叛或者其它什麼痛苦,你就覺得不應該去陷入愛情。

而且我覺得當愛情來的時候,就是你覺得它不應該發生它恐怕也會發生。

03 不愛了還要不要湊合?

決定兩個人能不能夠在一起的因素很多,但是實際上還是兩大類,一個是感情,一個是物質。

我覺得把物質放在感情前面的是比較傳統的那種。我在做婚姻研究的時候,就看到一種說法說,在中國人的婚姻裡,感情的因素從來都不重要

我覺得他們這個說法也不能說就是貶低了中國人。因為你看在傳統的婚姻裡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些包辦婚姻買賣婚姻裡頭大量的就沒有什麼感情因素。人們在結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感情根本談不上。

後來慢慢的,人們把感情的因素引進了,在中國人婚姻裡感情的因素越來越重。你從離婚率就可以看出來,現在離婚率是越來越高了,很大原因就在於感情的因素在結婚裡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了。

對於這些人來說,如果沒有感情了,那麼他自然就要離婚了。

在擇偶標準方面,我覺得這兩大類裡頭,把感情放在物質前頭的,是比較高尚的。比較好的,就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把物質放在感情前頭。這個東西就顯得比較俗氣了。而且也不一定會特別幸福。

04 朋友找我聊感情問題,我是不是應該“勸和不勸分”?

其實在婚姻關係中並不是你勝我就負。如果說這倆人有一個人已經不想過了,然後另外一個人還想拉著過的話倆人都不會快樂。不是說如果我堅決地扣住你,不讓你離婚,那我就贏了,然後你不快樂我快樂。婚姻恰恰不是這樣。

一旦婚姻已經破裂了,感情就已經沒有了。你把他硬留在身邊,你也沒贏,是一種雙輸的局面。所以沒有必要把已經死了的婚姻繼續保持下去。

我們過去有很多這樣的事。大概在八十年代,有打離婚官司打十幾年的。就是因為人們總要勸他們不要離不要離。因為那個時候就覺得離婚是壞事。當時如果一個人離了婚的話,他也會被別人指指點點的,說這個人好像犯了什麼錯誤似的。

現在你想想那個時候可能100對裡只有兩對離婚,這樣的話就容易被人得負面評價,可是現在如果100對裡頭已經有38對人離婚了的話,大家也就就覺得不是那麼特別汙名了,因而也就可以做自己的選擇了。

如果說兩個人實在不合適的話,沒有理由讓兩個人必須綁在一起要白頭偕老。人家真正白頭偕老的人是願意的,人要是不願意的,你何必是吧?

05 為什麼現在離婚的人那麼多?

離婚率這個東西是現代化和都市化的伴生現象。

你看所有的國家經濟現代化以後,離婚率都會上升的。我們的離結率(離婚數除以當年的結婚數)在70年代大概是在2%左右。

然後慢慢的中國進入現代化過程後,就提高得很厲害。現在好像是在38%了。就是說有一百對結婚的,就有38對離婚。但是這個還不是太高,美國早就是50%了。我聽說最近是不是要到60%了。所以說我覺得在中國還有上升的空間,而且它的趨勢確實是還在上升。

06 伴侶出軌了要不要原諒他?

這其實跟這兩個人他們結合的因素有關,比如說他們就是因為感情才結合的,然後有一個人已經移情別戀了,那這個就沒必要保持下去。但是另外有好多婚姻,他們結合的因素是很多,比如說為了一起生孩子,為了養孩子。有的時候兩個人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一個人都養活不了一個家,就必須兩個人去共同的努力,然後才能生孩子,養得起孩子或者什麼。

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它就不一定就說其中的一個人有一點出軌什麼,然後婚姻就完全不能維持了。它還要看出軌的人有沒有真心悔悟,能不能夠認識到錯誤,承認錯誤,然後真心的改正。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還是可以為之的吧。

07 拋棄“糟糠之妻”的人是不是就是人渣?

其實這個事情以前就鬧過,我記得80年代就有一個叫做什麼秦香蓮上訪團,就是說這個妻子在家裡照顧公婆,然後丈夫發達了,然後就不要這個妻子了。


我覺得這個從古代來說,我們中國人早就有這種道德的想法,這就形成了一種社會的壓力。比如說像那種包公鍘陳世美什麼之類的,大家都對他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你怎麼能這樣,是吧?太對不起糟糠之妻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一些變化,往往那個時候傳統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被拋棄的都是那個女的,因為女的在外頭也沒有工作,沒有獨立的地位。然後你發達了,然後你就把這個辛辛苦苦含辛茹苦的妻子扔了,他絕對的在道德上就是輸掉了,這在道德上是很壞的。

但是情況現在有點變化,現在已經不是那麼男權的社會了,基本上是一個男女都有工作,然後兩個人都受到過很好的教育,比如說都上過大學,都在共同養這個家,然後其中有一些人可能發展的還特別好,她跟那種在傳統家庭裡頭完全沒有收入的妻子不是一回事兒。

所以說從道德上來講,像那陳世美那種就絕對是一個道德上的一個罪犯,像個小人,完全是一個壞人。但是在現在比如說男女雙方都有能力掙錢,都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然後其中有一個發展的比較好,另外一個在思想上情感上拉開了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萬一發生了離婚什麼的,我覺得丈夫在道德上的錯誤就沒有那麼大了。而且也有妻子超過丈夫的情況是吧?這時候如果妻子說我對你不滿意了,我要跟你離婚你也不能說這個妻子就變成了一個壞人是吧?

08 找對象一定要找“門當戶對”的嗎?

我覺得門當戶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就是說在不光是傳統社會,現代社會都一樣。一般來說,你去看大多數的夫妻,他們的家庭背景都是差不多的。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說兩個人生長的環境或者他們的社會地位之類的。

像那種兩個人從世俗的眼光看就特別不匹配,然後社會地位相差特別遠的,從古到今都是例外。就是這種小概率的情況,就是說他們倆之間發生了特別激烈的愛情,就是那種激情之愛。然後激情之愛就是那種有點不管世俗的條件,但是這種東西真的是比較小概率的。

09 現在好多人把自己喜歡的偶像叫“老公”“老婆”,您怎麼看這事兒?

我覺得追偶像這個事情其實是因為在人性裡頭,你會看到周圍的人都比較平庸。但是人性裡頭就是有一種追求出類拔萃的傾向,所以他就會去追求這種傑出的或者說特別出眾的人物。

我倒覺得這不是一種病態,這個就應當是在人性裡的東西。

我覺得這裡面最主要的就是對於周邊環境裡的平庸的一種躲避,可能就是說你覺得值得你愛的人就是特別漂亮或者特別帥的,但是這樣的人很少見,然後突然有這麼一個人出來以後,他就成了大眾情人。

好多女孩就把他當成老公,甚至實際上她心裡就說,我要能有這樣一個老公該有多好。但是她又知道實際上她得不到是吧?她只能用追星什麼這樣的辦法來宣洩一下自己的這種情緒。我覺得只要是別鬧到劉德華的那程度,我覺得還算健康。

10 文學作品中擁有最理想愛情的CP是?

我覺得羅密歐與朱麗葉,或者梁山伯與祝英臺吧!因為我覺得他們之間都是那種特別純的愛,你看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本身兩家是仇人,但是他們用那種非常純潔非常熱烈的愛超越了世俗的仇恨。梁山伯祝英臺,甚至都超越了性別,這都是讓人很神往的故事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