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的“螞蟻軍團”,2C的“馬太效應”

2B的“螞蟻軍團”,2C的“馬太效應”

作者 · 步日欣

來源 · 科創之道(ID:FinanceDL)

2B還是2C,It's not a question。

但是在投資領域,卻是一個關係成敗的關鍵問題。

軟銀願景基金的孫正義,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物,在WeWork上打了眼,並不是項目方向投錯了,而是估值方法用錯了,用2C的邏輯,來給2B的項目估值。

之前文章裡曾提過,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無外乎兩種方式,公司的服務和產品,要麼銷售給別的公司(2B),要麼銷售給最終消費者(2C)。

從商業本質來看,不管是2B還是2C,商業活動的終極目的還是2C,都是面向最終的個人消費者。而2B只是整個商業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就如同流轉稅中的增值稅,最終承擔稅賦的,只有消費者。

2B和2C,因為迥然不同的商業邏輯,所以經常被放在一起對比分析。本文就從幾個“另類”的投資視角,分析一下2B和2C的邏輯。

01 2C的“馬太效應”

2B的“螞蟻軍團”

2B的“蚂蚁军团”,2C的“马太效应”

“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鮮明地描述了2C商業模式的本質。

在大多數的2C細分領域中,一旦競爭趨於穩定,市場就會高度集中,類似於戰國爭雄的混亂,甚至三分天下的抗衡局面,你是看不到的。大部分情況下,老大一統天下,老二老三甚至都不復存在,要麼自然消亡,要麼被兼併收購。

在2C的世界裡,很難有夾縫裡生存的可能,要麼大,要麼死。

而2B領域,就像一個一個“自組織”算法下的螞蟻軍團,每個軍團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市場分割嚴重。

很難想象在2B的商業模式下,面對千差萬別的B端客戶需求,能有一家企業包打天下。競爭對手和新生企業,總會獲得或多或少的機會,來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普遍情況下,2B領域,行業集中度非常低,一家龍頭企業能佔到幾個點的市場份額,就已經相當可觀了,剩餘的廣闊市場空間,是留給在這個市場中奮鬥的其他數量眾多的“螞蟻軍團”們的。

02 可複製的規模效應

2B的“蚂蚁军团”,2C的“马太效应”

一個APP包打天下,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這在2C模式下司空見怪的事情,放在2B領域,絕對不是最優策略。

每隔幾天就升級一下系統,修改一下bug,這種互聯網思維下的2C邏輯,要是應用於2B領域,更是要被客戶罵死的。

同樣的,按照2B的模式,一個一個地去磕客戶,對於2C模式下動輒幾億用戶,獲客成本是不能承受之重。

一個產品、一個模式,可以複製應用到無限擴大的用戶群,這是2B和2C在規模效應方面最顯著的區別。

能否將市場快速複製,本質上取決於2B和2C模式下迥異的市場開拓方式。

一般認為,“2C沒有銷售,2B忽視研發”。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2C公司的核心在於產品的精細化打磨和模式創新,能夠適用於普羅大眾。至於市場推廣,讓錢來解決好了,一輪又一輪的燒錢補貼大戰,取代了傳統的銷售隊伍。

而2B模式中,客戶是靠每一個銷售員“死磕”出來的,就像螞蟻兵團的每一隻螞蟻,在目標確定、行動靈活的算法支撐下,四下覓食,為整個螞蟻家族儲備過冬的糧食。

模式為王,是2C的成長之義;而銷售為王,是2B的生存之道。

03 2C下的估值邏輯

2B的“蚂蚁军团”,2C的“马太效应”

講到2B和2C不同商業模式的規模效應,就涉及到資本市場的估值問題。

在投資領域,特別是對於那些擅長捕捉早期獨角獸項目的投資機構,一般都喜歡2C模式的項目,因為免去了大量的中間環節,可以直達最終消費者,而且基於2C的本質,市場規模可快速複製擴大。

市場規模就意味著錢哪!

因此,2C的估值方法與2B是完全兩個邏輯,廣袤的市場前景,給了2C的獨角獸們一個相當體面的估值價格。

04 講2C故事,行2B本質

2C估值的這種體面,體現在WeWork的470億美金估值上,體現在滴滴打車1500億的燒錢上,體現在AI獨角獸們動輒幾百億的估值上……

從近期一系列獨角獸裸泳事件來看,就算見過大風大浪的孫正義,也被2B和2C給迷惑了。

軟銀投WeWork,並不是項目方向“打眼”了,而是估值方法用錯了,用2C的邏輯,來給2B的項目估值。

是的,WeWork確實是一個2B的公司,雖然都聲稱,WeWork面向的都是

創業型小B公司,人人都是創業者,有著2C的本質,即便如此,大家還是忽視了WeWork模式的另一端,需要向B端、類B端用戶去獲得房源,然後才能向類C端的用戶提供服務。

任何宣稱2C的商業模式中,如果業務鏈條中有一個2B的環節,這一個環節,就制約了2B模式的無限擴張。

同樣的邏輯,也被放在了人工智能領域。

回頭想想,那些大肆宣傳的各種各樣的AI應用場景,不管是基於人臉識別的打卡、支付,還是基於聲音的翻譯、智能控制……所有這些看似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應用場景,但商業模式真的是2C麼?有幾個消費者個人會為打卡、支付買單?

如果這樣也算2C了,那早已流行於大街小巷的二維碼支付,也就形成產業規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