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精彩的班級管理案例

一個非常精彩的班級管理案例


魏老師的班裡,有個學生在語文期中考試中只考了八分。


魏老師找他談話。談話中,魏老師開門見山地說:“我聽語文老師說,你上課根本就不聽講,是嗎?”學生答:“是。”


“聽你父母說,你在家也不寫作業,是嗎?”學生回答:“是,我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想做。”


魏老師說:“你根本不學習,還能考八分,說明你挺聰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會比這次考得好。”魏老師繼續問:“成績下來了,你有不服氣的地方嗎?”


“有啊,第一道題我會做,但沒答對,我不服氣。”


而後,魏老師讓這個學生說說自己的優點,學生說:“我沒有優點。”在魏老師的提醒和啟發下,學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優點,從一個找到了十個、二十個……


在以後的日子裡,魏老師允許這個學生上課不聽講,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學習;魏老師幫他檢查學習的效果,幫他確定學習內容,不斷地督促、檢查他的學習落實情況。這個學生最終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反思】


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教師是怎樣對待“後進生”的?在“後進生”的教育上,我們缺失了什麼?我不完全贊同“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觀點,但我完全贊同魏老師的“沒有不進步的學生”的說法。


教師要用充滿智慧和藝術的語言,誠心誠意地與學生對話。大多數教師對待“後進生”的通常做法是:根本不與之對話,即使對話也多是諷刺挖苦,或乾脆對“後進生”採取放棄的態度。


在上述案例中,魏老師沒有用“你怎麼就考八分,廢物!猜也能猜八分!”等侮辱性的語言與學生對話,而是通過“我聽語文老師說,你上課根本就不聽講”和“聽你父母說,你在家也不寫作業”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


通過“你根本不學習,還能考八分,說明你挺聰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會比這次考得好”這樣的話來激勵學生。


通過讓學生找優點,幫學生找回了自信,激起了學生追求進步、努力進取的願望。魏老師的談話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照顧了學生的自尊,體現了教師的智慧和語言的藝術,彰顯了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


魏老師對“後進生”從“可進步之處”抓起,幫助“後進生”確定學習進步計劃,並且堅持長期督促、檢查。在學生進步的過程中,還不斷幫助學生制定更高一級的、切實可行的進步目標。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生源多多---先招生,後收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