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有的醫生建議切除,有的醫生提倡保膽,究竟該如何選擇?

相信很多患有膽結石的患者對膽囊還是不怎麼了解的,不知道膽囊到底對我們人體有什麼樣的作用,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膽囊就不該保留了。今天我就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惑,告訴大家膽囊的作用以及保膽的適應症,希望看完後,有些不適合保留膽囊的朋友就不要強行保留膽囊了,有些情況下保留的膽囊已經不僅僅是復發的問題,而是膽囊易癌變的問題了。

膽結石,有的醫生建議切除,有的醫生提倡保膽,究竟該如何選擇?

一、膽囊有什麼作用?

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的,並不是由膽囊分泌的,所以膽囊不分泌膽汁但是卻是儲存膽汁的地方。膽汁為什麼要在膽囊中儲存起來呢?人體肝膽的膽汁酸庫約3~5g,肝臟每天合成膽汁酸約0.4~0.6g。由於膽汁中的膽汁酸鹽和脂肪酶等與油脂的消化相關,所以在進食大量的油脂性食物後,僅肝臟現產的那點膽汁酸肯定是不足以用來消化的油膩食物的,這就需要膽囊儲存大量的膽汁了以便需要時便可以及時並大量的分泌出來。很多做完膽囊手術的人,在進食較多的油脂性食物後可出現脂肪瀉,之所以出現脂肪瀉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膽汁來消化較多的油脂,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就能知道為什麼膽囊切除後醫生會建議患者以後少吃油膩食物了吧。

膽結石,有的醫生建議切除,有的醫生提倡保膽,究竟該如何選擇?

二、究竟保膽好還是不保膽好?

這個話題其實在醫學界目前也還是有爭議的,保膽和不保膽有沒有明確的區分界線呢?目前醫學界一部分外科醫生認為除惡務淨,膽囊能夠發生結石,即使保膽了,以後仍然需要手術治療,既然存在這樣的禍根,那就沒必要再留下此禍根,所以這部分醫生行事非常的果決,畢竟膽囊切除之後,患者可以不用再擔心膽囊結石的復發了。另一部分醫生就不是這樣認為的,膽囊能夠發生結石是不假,但在保膽取石後,倘若患者的結石不復發,那麼對患者而言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響,倘若結石復發那便二次手術切除膽囊。其實這兩種治療方式醫生也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都沒有錯,一個是想著減少痛苦以絕後患而且二次手術又是家庭負擔;另一個是想著患者以後的生活,想著再給膽囊一次機會,更加人道主義一些。

膽結石,有的醫生建議切除,有的醫生提倡保膽,究竟該如何選擇?

1、保膽適應症

保膽取石這個手術是對患者的自身條件是有要求的,患者的膽囊形態需是正常的、具有較好的收縮功能、結石數量較少且大小適中,因為這類患者的膽囊尚屬有功能的膽囊,所以這樣的患者做微創保膽取石術才有意義。

2、切除膽囊的適應症

(1)結石數量多且結石直徑超過2cm,正常人膽囊的大小也就是長約5~8cm,寬約3~5cm。

(2)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此類膽囊的膽囊壁已經鈣化了,膽囊的收縮功能已經部分或完全喪失,留著膽囊只是會讓後來的膽汁繼續淤積而再次形成膽結石。

(3)膽囊結石伴有大於1cm的膽囊息肉,結石與息肉在一起,息肉免不了受到結石的摩擦,久之,息肉因長期受到摩擦產生炎症而可以發生癌變。

(4)結石伴有慢性膽囊炎,長期的膽囊炎,這樣的炎症刺激也是可以引起膽囊癌變的,如果無法根治膽囊炎就不要保膽了。

(5)兒童膽囊結石,兒童的年齡階段本不該有膽囊結石,可想兒童患有膽囊結石時,膽囊已是無功能的狀態了,不建議保留了。

膽結石,有的醫生建議切除,有的醫生提倡保膽,究竟該如何選擇?

小結:發生結石的膽囊,目前無法全部評估是否是還有功能的膽囊,具有以上5點的膽囊是必切的,其他的情況,需要根據的評估來保膽還是切除膽囊了。如有朋友在以上5點之外,可以諮詢我,我將給出治療建議。

如果覺得本文有價值敬請關注、轉發、評論或收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