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題記:只要人類存在著,文學就不會死亡。—摘自劉慶邦先生散文集《送你一片月光》

11月13日,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返鄉,在翰高集團房墉董事長的邀請下,下榻淮陽蓮舍。淮陽縣讀書學會部分會員在蓮舍參與他的新書座談會,有幸近距離接觸這位中國當代“小說之王”,並深切感受他的高尚情操和對文學的執著。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一個人的文學作品是一個人視野與胸襟的直觀體現,這是絲毫不爽的真理。一大早應淮陽縣馬明超書記所邀,到淮陽黨校簽名贈書的劉慶邦先生,八點半回到蓮舍,立刻投入和讀書會的文學創作者的交流中。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劉慶邦先生認為:生命與文學是同一過程。他首先談到了自己剛剛創作完成的一本小說《家長》,劉慶邦先生創作的勤奮刻苦是公認的,這本三十一萬字的長篇,以保證每月不低於十萬字的速度剛完成,已交付《十月》雜誌。這本書將從教育的角度寫中國家長,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中國教育,闡述“可愛、可敬、可悲”的中國家長的焦慮和教育的誤區。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文學是時代的縮影,具有有益於社會進步的傾向性,人道主義是它的靈魂。劉慶邦先生談到自己正在創作的十幾篇有紀實意義的“叔輩”的小說時,表達了文學創作要推崇現實主義,力求反映現實生活的本質,不能樹碑立傳,要寫人生的況味,寫人性的真實,更要承載歷史,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每一位作家不能憑空虛構,要從自身的經歷汲取靈感。出生於1951年的劉慶邦先生,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豐富的生活經歷給予了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發文學素材,他把自身的經歷、姐妹的經歷,甚至芸芸眾生的生活加以提煉,創作了一大批激盪人心、膾炙人口的作品。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劉慶邦先生說:“創作要寫出自己真實情感,要找到自己,要從生活,從心靈出發。”誠如所言,文學作品要言之有物,要言之有情,獨特的文學感、敏銳的洞察力、鮮明的是非觀,淡泊的名利慾,是作家的最基本素養。綜觀劉慶邦先生的作品,往往通過身邊小人物,各色人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來展現時代的變遷和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根淺之樹易枯,無源之水易涸。故鄉的記憶和鄉愁,是他心目中永遠迷人的創作源泉。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他又著重講解了《從此有了中華槐園》這篇散文,說自己最得意的最喜歡的也就是題目上的“從此”兩個字。文字之所以能夠抒情言志,正是在於它忠實地展現了作者思想中的愛憎悲歡,及心靈觸角所抵達的流水高山。語言的“三生萬物”,心路歷程,它的細節之美在於,那是一股或曲折宛轉、或波瀾起伏的氣息,在創作者的筆下順流而下,一路或繁花或皓月,或高歌或悲吟,層疊地染出了作者精神維度的光明與暗影,為讀者提供了最可靠的接近他了解他懂得他的通途,進而再現人生是藝術的本質。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座談會上,既有白髮蒼蒼的老作家老詩人李然先生、也有青澀稚嫩的初中生。大家和平易近人的大師級的劉慶邦先生暢所欲言,無障礙交流。被譽為周口作家“三俊鳥”之一的淮陽籍作家孫全鵬和陳州高中教師胡新春、靳廣偉、阮豐等人分別請教:新一代作者如何克服自身創作中遇到的瓶頸,還有基層創作者寫作素材匱乏和創作怎麼影響時代等問題。劉慶邦先生回答到,每個創作者都有其時代背景,要從前進的生活中取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有自己波瀾壯闊的心境、精神上的痛苦。生活在前進,也在進步,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特定的生活方式,想象為作家插上翅膀,苦難使文學變得成熟,在大時代背景下,生活是創作的不涸之源。小說作品首先要有趣味,然後有意味,融合了趣味和意味,還要有審美和批判。文學創作是美學,關照生活,直面現實的質疑。要用審美的眼光看生活,先是“詩”再是“史”。解讀人生要有方向性,闡述情感要有理性。人生有如屹立在海邊的礁石,風浪只能在它的世界裡雕刻下斑斑創痕,而不能將它摧毀,這斑痕,往往是人生的財富。只有真正從痛苦中掙扎思索的人,才能獲得最耀眼的珍珠。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在文學創作中,鄉土氣息是最初的境界,但也是最高的境界。在創作頗豐的劉慶邦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常常是以字句樸實又極具思索的品讀感受人生,像生活礦藏的挖掘者,彷彿他寫作品不是在寫,而是在打磨一塊塊礦石,——把那些穿越他靈魂的石頭,安置在文字的“腹內”,再一塊一塊壘放在他要表達的意涵中——具有立體感的,帶著豫東平原的炊煙或泥水,或乾脆就是一塊塊“土坷垃”或“砂礓”,用自然而然,卻毫不保留的重擊砸地之聲問世。它們身上都頂著中原人們的“精氣神”,使你讀前讀後都需要深深呼吸,提起一股與之相和的力量,否則將無法與他的語境居於同一個空間。這就是他的作品魅力,也是他的作品能被無數人喜好推崇的原因。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文學當為時代變遷立此存照,文學當為心靈演化立此存照。相聚的時間總是匆匆,珍貴的時光總是短暫。一轉眼,這個小型的讀書座談會歷時近三個小時,距離劉慶邦先生返程的時候到了。大家依依不捨地和他合影留念,並相約來年再見。每個作家的頭腦裡,都有一個完整的世界。在憑藉創造力構築的想象空間裡,劉慶邦先生以深沉的思考和在藝術上無止境的探索,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個作家的生命價值就在於永遠把自己置於探路者和跋涉者位置,一路蹣跚於荒山野嶺,而每一步深深的腳印,都凝聚著對未來對美好的渴望。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正如他在自己的新作《送你一片月光》中所言:“有陰有陽才構成了世界,陰陽是世界相對依存的兩極。同樣的道理,只要人類存在,文學就不會死亡。我願以我的小說,送你一片月光。”


送你一片月光——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蓮舍讀書座談會


我想,劉慶邦先生贈予的這片“月光”作為詩意的禮物,會照耀在我們的創作及人生的過程,藉以遙望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的“月光”涵義深邃,或皎潔,或清冽,或浩蕩、或柔和;或飛越關山千里,或跨經江流萬頃,或獨上蘭舟西樓,或低頭無限鄉愁。這一片月光掠過文化的詩境意象,從不曾停下豪邁與悲涼的思索,從不曾離開我們民族文化的天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的“月光”已是我們精神彊域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念想,常引我們神遊物外,在追索與期盼中得到心靈的慰藉。而他所給予的這片“月光”不僅僅是文學創作的那輪明月,值得仰望思索,更值得我們追求那種淨化人靈魂、莊嚴而寂寞的文學生涯。(文/倪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