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我國不同地區14組人群(年齡35~59歲,17330人)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平均隨訪 6.4年,結果顯示,人群中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與目前公認的動脈粥樣硬 化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其中約34.9%歸因於高血壓,31.9%歸因於吸菸,11.4%歸因於高膽固 醇,3%歸因於糖尿病,約24%歸因於其他因素,包括A型性格、飲酒、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心理因素運動量少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炎症、某些微量元素(如鋅、硒)缺乏、體內鐵儲備 增多、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島素抵抗、尿素水平等,這些因素均屬於可被控制的危險因素。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一、年齡

心血管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如北京35-74歲居民,年齡每增長10歲,冠心病發病率 增高1~3倍,腦卒中發病率增高1-4倍。雖然年齡越大增高的速度有所減慢,但由於老年形 病率高,故絕對危險仍很高。目前,由於不良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 明顯的年輕化的傾向。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二、性別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發病時間般較男性晚10年左石。在50歲之前,心腦血管疾病在男 女性別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男與女的比例是(?5),男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商子 女性,但在女性絕經後,男女發病率就沒有了差別其他一些生活習慣導致的危險因素也是男性居多,例如男性吸菸、酗酒的人數遠遠大於女性,男性的中心型肥胖較多,這些都是促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原因。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三、種族與民族

種族與民族也與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有明顯關係。在許多國家,如新西蘭的毛利族、美國的原居住民印第安人的冠心病危險較白種人有明顯增加。非洲商美國黑種人的腦卒中危險也 明高於美國白種人。居住在英國的南亞人,腦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險較白種人為高;而居住在加拿k的南亞人未發現這種危險增加的現象。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可以有所不同,如國內新韁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漢族、哈薩克族的高血壓患病率就有顯著性差異。哈薩克族的高血壓發病率為當地漢族人群的3倍。雲南省彝族、傣族和壯族高血壓患病率則 構低於當地漢族人群;而新疆哈薩克族的冠心病患病率則高於當地漢族人群。民族分佈上的這種差異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但這種種族性的差異,會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四、遺傳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即父母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其子女患病率會大 大增加。如果男性>45歲,女性>55歲患病者,不應責於遺傳因素。父母之一患有心腦血管 疾病者,其子女的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2倍;而父母均患心腦血管疾病者,其子女患病率可 為雙親正常者的4倍;若雙親在年輕時均患病者,其子女患病的機會可5倍於非這種情況的 家庭。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一、高血壓

血壓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第一危險因素。由於高壓血流長期衝擊血管壁,必然會引起動脈血管內膜的機被性損傷,血壓越高,這種損傷就越嚴重。同時,在血壓較高時高級神經中樞功能紊亂,大腦皮質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引 起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兒茶酚胺過多。而兒茶酚胺增多可直接損傷動脈血管壁,還會引起動脈 痙攣,從而加速了動脈硬化的進程尤其在合併包括血脂異常在內的多重危險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會顯得更為突出。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二、血脂異常

高膽固醇血癥和低密度膽固醇血癥,是最重要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發病基礎是動脈管壁脂類物質沉積,斑塊的形 成,導致動脈管壁的增厚、增粗,致使管腔狹窄堵塞,進而血流阻塞,引起冠心病和腦卒中。高 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加速血管發生狹窄甚至閉塞的最主要因素。血液中的脂質 主要來源於食物攝取與自身合成兩個方面體外食物的攝入和體內合成的膽固醇可以相互補 充並影響血脂含量的高低,以維持血脂在出個平衡、穩定狀態,當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過高 時,機體反射性地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並通過肝代謝清除。如果長期、過量攝入高脂肪、高膽 固醇食物尤其動物性食品,超出了肝臟的清除能力,肝清除減少,致使平衡破壞導致血脂升高。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三、吸菸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大量吸菸比不吸菸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30倍以上。 與吸菸者共同生活的非吸菸者,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危險性較不吸菸人群升高30%。美國心臟病協會在最近的報道中估計,每年將有4.5萬~5.0萬人因被動吸菸而死於心腦血管 疾病。吸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每天的吸菸量越大, 吸菸的時間越長,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吸菸者的數量在一些低收人國家呈快速增長趨 勢。僅在我國就有3億人吸菸,約佔全球吸菸總人數的1/3。由此可見,如果不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人數將會大大增加。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四、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因素是心腦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工作生活壓力、情緒抑鬱、A型性格等都 是促發因素。美國心臟病專家弗裡德曼和羅林曼把人的性格分為A、B兩種類型。A型性格 的主要特徵有:①好勝心強,②動作匆忙,辦事效率高,③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不滿足感。④ 性格外向,有努力表現自己的願望,力求引起他人的注意。⑤易衝動,好發脾氣,⑥過於追求高水平,壓力過大。A型性格的人在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鬥之時,常會覺得壓力很大,精神負擔重。長期在這種精神緊張的情況下,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的時間較多。交感神經興奮時,血壓升高、心跳增快、血糖增高,此時全身處於應激狀態之下,久面久之就會發生高血壓高血糖等人體內分泌紊亂等情況,極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五、肥胖

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肥胖是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胰島素抵抗的危險因素,也是代謝綜合徵的組成部分。根據歐洲對8068例無症狀者進行30年隨訪觀察,結果發現腹型肥胖與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腦血管病增加密切相關。由此可見,腹型肥胖者有較大的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六、久坐{靜坐,缺乏體育運動

近年來有關有氧運動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研究很多,研究結果顯示,同經常運動的人相比,不愛運動的人患冠心病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險性增加1倍。缺乏運動對心腦血管的危害僅次於血漿膽固醇水平增高。長期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對心臟可產生直接和間接地保護作用。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七、代謝綜合徵

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徵人群的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增高3倍,心血管死亡風險增高2倍。代謝綜合徵中各個組分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中心環節是胰島素抵抗和中心性胖。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直接引起其他多種代謝危險因素,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島素抵抗本身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獨立於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等其他危險因素的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八、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嘌昤代謝障礙性疾病,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逐年增多,高尿酸血癥及其相關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大量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胎血癥等疾病呈顯著相關性,並與肥胖、年齡、性別等有關。日前很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病的獨立因素,但其與其他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呈正相關。許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有明確的關係,高尿酸血癥伴高血壓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較正常血壓者高,同時高尿酸血癥也是胰品素抵抗綜合徵中多種危險因素之一。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高同型半既氨酸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有報道,11%~2%的西方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我國香港和澳門,以及悉尼、溶杉磯4個地區調查18~70歲的正常無症狀的中國人有3%~5%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原因不明的青年或老年缺血性卒中要考慮本病可能。血漿中的半胱氨酸水平與缺血性卒中呈正相關,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通過激活細胞外信號調節酶、過度興奮穀氨酸受體、參與氧化應激反應、影響甲基化過程、損傷DNA、抑制Na+,KATP酶活性等多種複雜機制發揮其神經毒性作用,導致腦卒中發生。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十、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高血糖、高血壓均為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慢性腎病的危險最大,包括輕度腎損害在內的慢性腎臟病與冠心病顯著相關,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人群中約有8%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存在慢性腎臟功能減退。在這些人中,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常見,且隨腎功能減退程度的加重,其冠心病發病率增高。慢性腎臟疾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慢性腎病患者的高血壓影響可能較普通人群更嚴重,加上這些患者還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氧化應激、脂代謝紊亂和炎症標記物升高,以及鈣磷代謝異常,使血管重構和順應性降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十一、糖尿病

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關係密切糖尿病造成死亡的原因有80%是因為冠心病引起的。近年 資料顯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一個等危症其根據,①剛發現的糖尿病,其中有46%已經合併 了冠心病。②某些糖尿病的患者年之後的死亡率照沒有糖尿病但是有過心肌梗死的患者 的死亡率是相同的。國內外專家共識,糖尿病和冠心病是等危症,具有同等的危險性,具有共 同的危險因素。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其可以能夠導致血管的硬化、狹窄,最後導致心肌梗死 腦卒中等情況。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十二、飲酒

根據研究人員在不久前召開的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上報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的結果,每 餐飲酒1~2杯會增加高血壓發病的危險性在這項研究中,共有近12000名年齡在25~54 歲的中國人接受了調查,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的年齡、吸菸狀況、體重指數(BMD)、血膽固醇水 平飲深量和血壓水平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果屈示,那每天飲西量過20m(大約相當 於2杯葡萄酒)的人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要超過戒酒者。飲酒量越多,危險就越大。每天飲酒 的量如果超過60m(大約相當於6杯葡需酒),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要比不飲酒的人高。

心肌梗死、腦梗死頻發,可控因素需改善,不可控因素誰也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